中集集团12月26日透露,其旗下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中集天达”)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首台样桥,在深圳中集空港基地检测成功,预计2019年底首批无人驾驶登机桥将在阿姆斯特丹机场大规模商用。
同时,中集集团空港业务板块所涉及的空港地面设备各类智能化产品都在紧张研发中,未来智能空港领域将充满想象力。
每架飞机落地后,总有一台或多台长达10多米乃至30多米的登机桥慢慢滑动并伸缩调节,直至靠近并精准对准接机舱门。这一对接过程一般大约需要3分钟左右,但由于登机桥一般重达三四十吨,对接高度最高超过8米,实现精准可靠对接其实具有较大的难度。通常情况下,登机桥口都有一位“驾驶员”像开车一样在操作台上进行现场操控。
中集天达在登机桥行业方面已成为行业翘楚,登机桥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40%以上的份额,遍布69个国家或地区的200多个机场。2017年10月,中集天达无人驾驶桥获得了荷兰机场的首个订单合同。中集天达运作事业部副总经理梁乐贤说,登机桥要实现无人驾驶主要需突破四项核心技术。
具体而言,其一是机器视觉舱门识别技术,成熟的技术要实现全天候在各种复杂的工况下对舱门进行准确和可靠的识别和定位;其二是实时路径规划技术,即登机桥识别出舱门目标后,由于不同机型行走路径不一致,且飞机停靠位置往往有一定的偏差(前后±0.6米,左右±0.6米内),需要登机桥每次对路径进行最优路径规划,并自动引导;其三,即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技术,路线规划后,需要采用实时转换指向控制算法保证登机桥自动调节方向和高度等,准确对接飞机舱门,丝毫无误;其四是智能防撞技术,该技术要能利用智能的软硬件识别技术实现对飞机和邻近障碍物的智能防撞和避让,自动绕过所有不同外形的障碍物,最后“温柔”对接机舱门。
据了解,无人驾驶登机桥技术实现后,操作人员只要在系统中设置好程序,远程按执行键,登机桥就能自动与飞机舱门实现安全无缝对接。这将使得登机桥对接飞机的时间从3分钟降至1分钟,加快登机桥的运营效率和机位的周转效率,同时技术的应用将大量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的数量,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最终因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让整体机场运营受益。
专家指出,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对整个登机桥行业而言,这是划时代的一款产品,代表着登机桥智能化的最高水平。首个样品成功通过验证,使得挪威、法国、中东等全球部分机场表现出极大兴趣。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