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规制改革,创业板可能又要当心了
​读特记者 熊子恒
2017-12-24 22:17

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新三板再迎重磅改革方案。日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连发多份文件,在交易制度、市场分层、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制度改革。

与2016年火热的市况判若云泥,进入2017年后,新三板市场逐步步入调整的深谷:新增挂牌公司数量锐减,已挂牌企业加速逃离,做市指数跌破千点大关创历史新低……对于本次改革,业界期盼已久,随着方案的落地,市场人士认为,未来新三板内有价值的公司将进一步被市场挖掘,市场交易效率有望提高。新的改革举措带来新三板的活跃,也有专业人士认为会对创业板带来冲击。

流动性改善有待检验

今年以来,新三板的活跃程度明显降低。一方面挂牌企业数量锐减,截至11月30日,今年仅有1191家企业挂牌,而去年同期的数量为4141家;另一方面,今年来从新三板摘牌的企业超过了570家,而去年全年仅为56家。

长期从事新三板业务的律师王生对记者表示,在经历了挂牌热潮后,部分企业挂牌后并未达成原有的融资发展预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每年几十万的挂牌成本也是一笔不低的费用,这些问题让企业对挂牌新三板市场的态度越来越理性。此外,囿于原有交易制度,投资者对新三板的热情也不高。

为了改善市场流动性,本次改革将集合竞价制度引入新三板交易。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李明指出,交易制度旨在解决现行协议转让方式定价不公允、市场不认可、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完善新三板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为持续改善市场流动性奠定基础,主要包括引入集合竞价、优化协议转让、巩固做市转让等具体措施。

具体来看,基础层集合竞价股票每日撮合1次,撮合时间为每个转让日的15:00;创新层集合竞价股票每日撮合5次,撮合时间为每个转让日的9:30、10:30、11:30、14:00、15:00。与此同时,以往股份协议转让的交易方式也迎来重大变革。原来的盘中协议转让被取消,以后协议转让仅有盘后协议转让和特定事项协议转让两种方式。其中,盘后协议转让的门槛为10万股或成交金额100万元;因收购、股份权益变动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特定事项的协议转让需求,可以申请办理特定事项协议转让业务。

"集合竞价交易制度的引进是本次新三板改革的一大看点,这种类似主板的交易模式采取市场定价,有利于提高挂牌企业价值的公允性,在改善市场流动环境的同时,为投资者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企业,同时改善挂牌企业的融资环境。"王生表示,不过整个市场流动性的改善效果仍然有待观察,交易制度变动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流动性改观最终还是要靠挂牌企业提高自身价值,只有基本面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投资价值才能长期得到投资者认可。

分层方案进一步优化

监管层对2016年6月推出的分层方案也做出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创新层对企业净利润指标要求下调,与创业板IPO门槛进一步拉开差距,更多中小微企业有了加入创新层的机会。与此同时,营业收入指标要求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创新层企业质量。

在创新层净利润标准方面,新规定要求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年均净利润不少于1000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而原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年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在创新层营收标准方面,新规定要求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平均营业收入不低于6000万元,股本不少于2000万元;而原标准对营业收入的门槛要求仅仅是4000万元。

对于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层对创新层企业要求趋严。除了披露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之外,创新层企业还需披露季报,若公司存在年度净利润变动较大的情况,还需披露相应的"业绩快报"与"业绩预告"。

明年新三板企业年报披露完成后,即2018年4月30日新的分层方案将正式实施,届时符合新规定要求的挂牌企业将进入创新层。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次改革中,监管层对企业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明指出,创新层公司除了每年定期调整之外,《分层管理办法》中还规定了强制降层制度;对于因更正年报数据或被认定存在财务造假或者市场操纵等情形,导致不符合创新层标准的公司,全国股转公司将在20个转让日内直接将其调整至基础层。

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

新三板迎来重大变革,新三板流动性得到提振后是否会分流A股资金?

目前新三板改革并没有调整投资门槛,合格投资者仍然需要至少拥有500万元金融资产。业内人士指出,新三板目前交易群体没有变化,依然是机构和高净值群体,只是融入了竞价交易,但也是有条件竞价交易。大量散户仍然被隔绝于这个市场之外,很难分流二级市场的资金。不过,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认为,制度改革无疑将增加新三板的吸引力,对主板市场特别是创业板构成冲击,一旦实施顺利,也许会造成重大冲击,这可能成为创业板走弱的重要原因。

不过,对于新三板市场自身而言,投资这个市场机会也会越来多。东北证券分析师付立春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开放与市场化改革,新三板市场的完善有望全面推进。对企业而言,更应回归规范、持续、成长的主业。对机构来说,做好风控前提下,配置性投资的布局窗口仍在,交易性投资或将理性复苏。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