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课后延时服务”宜安排得有趣、有料
读特评论员 谢仕亮
2020-11-30 23:05

家长和学生的福利来了。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消息一出立刻刷爆了深圳人的朋友圈,一位在科技园IT公司工作的家长说:“延迟放学两课时(即1.5小时左右),对每个996的‘打工人’来说,都是‘冬日里的暖阳’‘握在手里的幸福’。”

家长平日工作忙,孩子放学却必须有人接,工作家庭难两全是许多深圳家庭都面临的难题,于是,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应需而生。据悉,深圳市教育局于2015年起开展“四点半活动”试点工作,先后有320所学校成为“四点半活动”试点学校。另从教育部官网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30个省份出台了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36个大中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2%的小学生、33.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可以说,由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已经不是新话题了。因此,对深圳此番公布的《意见》,公众的关注点更多地聚焦于新政策较之前的“改进之处”。

细观《意见》,其在诸多关键点上都进行了改进。比如,新政策计划覆盖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办、民办学校;服务内容则包括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答疑辅导、购买校外社会机构课程、就近开展的校外活动等;各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专项经费标准也从目前的每生每年350元提升至1000元,另外,对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校内教师给予每人每次(2个课时)不低于150元、不高于300元的补贴。从中可以看出,新规的政策覆盖面更广更全,活动课程设置更丰富、更具个性化,且在经费保障以及校内教师参与服务的取酬上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这些改进有利于调动学校开展该项目以及校内教师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其实,这也是对家长关于政策的“能否可持续”“能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孩子能获得怎样的成长”等问题的回应。

做好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服务内容很关键。学校应避免将课后延时服务做成让孩子继续坐在教室里学习,毕竟,现在的中小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他们的生活本应更加丰富,然而却被“占”得太满太满,学校、课外班、家长都要占用学生的时间,很多孩子都已经形成了“被动人格”。学生应该有可以自己安排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一些活动获得自我成长,而不是父母或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父母和老师都不吩咐的时候,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亲子交流、参加社区活动、走近大自然、参加体育锻炼、社交活动等,孩子才能身心健全地发展。

因此,升级版的课后延时服务,应更多关注于如何将这段时间安排得有趣、有料、有品、有味。学校可根据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要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有关要求,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除了开展学生自主作业、教师答疑辅导等学习活动外,应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活动中心、少年宫、科技馆、高科技企业、德育教育基地、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文化馆等场馆,开展参观、学习、训练、体验等活动,确保学生延时放学愿留校,留校有成长。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评论员 谢仕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