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专多能”!广州成立全国首个社会应急力量孵化基地

广州日报 张晓宜
2020-11-28 15:38
摘要

广州市花都区危化救援队是入驻孵化基地13支队伍中的其中一支,其大队长陈勇俊也是市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副队长

空中救援无人机、水域救援头盔、高扬程液压排涝泵组、无线通讯设备……在广州市社会应急力量天河孵化基地展览厅,展示着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类专业设备和应急救援知识。11月28日,广州市社会应急力量天河孵化基地在天河区员村四横路1号大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社会应急力量孵化基地,活动上还进行了广州市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授旗仪式。

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广州市将继续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强引导、强化服务,积极支持和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发展,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拓展足以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大都市应急体系。

应急力量7×24小时统一调度

针对社会应急力量发展壮大的痛点、难点问题,广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天河区政府、天河区应急管理局,建设全国第一个社会应急力量孵化基地,并组建广州市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据了解,天河孵化基地常态下用于日常办公、会商、培训演练、风采展示。在基地展览厅展示着山地救援、水域救援、城市搜救等不同救援情景下所需的专业设备和知识,接下来基地展览厅还会陆续增加专业救援设备的展示内容。

广州市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首任队长卢芊霖介绍,救援队接下来将在各个街道、社区进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和宣讲,还计划成立社区志愿者救援队,“让社区居民或街道干部在有灾情的时候可以自救,解决一些初步的、浅显的灾情。”

在非常态下,基地用于社会应急力量应急指挥调度,在接收应急管理部门应急处置通知时,实现指挥调度、任务出队等功能,可7×24小时不间断值守运行。据介绍,基地在一楼设置了应急指挥室,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的队长、副队长和专家顾问团队的负责人,会集中到一起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研判,确定救援初步方案以及需要出动的队伍类型、人数、装备等。在四楼则驻扎着13支社会应急力量队伍,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在市应急管理局的统筹指导下,各支队伍接受市应急管理局的指挥和领导,迅速携带装备赶赴突发现场,接受现场指挥部的统一调度、管理,参加救援处置工作,确保救援处置工作成功。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孵化基地的统一指挥调度,也保证了救援信息的畅通,应急救援的信息渠道会第一时间与市应急管理局的指挥室、值班室同步联通,确保同步到达社会应急救援综合队的手上,“未来,社会应急力量孵化基地模式将从这里起步,辐射全市,带动社会应急力量由小变大、从弱到强。”

救援队伍协同作战,做到“多专多能”

今年10月,社会应急力量孵化基地首个成果出炉,市应急管理局和天河区应急管理局从入驻孵化基地的13支队伍中,筛选出100名骨干队员,组建广州市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根据专业特长,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下设5个专业救援分队,分别是山地救援分队、城市搜救分队、水域救援分队、医疗救援分队、后勤保障分队5个分队,另设1个专家顾问团队,建立运作机制,协同作战。

在11月17日举办的综合应急救援演练中,市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首次亮相,现场演练模拟森林火灾、危化品泄漏、群众被困等场景。演练中,现场指挥部10分钟搭建完毕,专家迅速研判,无人机、无线电设备及时投入使用,48名队员携带装备设备闻令而动,科学快速处置了突发事件,达到了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打造尖兵的目的。

广州市花都区危化救援队是入驻孵化基地13支队伍中的其中一支,其大队长陈勇俊也是市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副队长。陈勇俊介绍,危化救援队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完成了400多例应急救援抢险,但是队伍在救援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力量加入,“拿危化救援队为例,我们很需要无人机技术的加入,能够到现场做一个侦测和检查,告诉我们现场是否有毒气泄漏,泄漏浓度是多少,这能保证救援队伍的安全和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

“作为单支救援队,我们能做到‘一专多能’,但很难做到‘多专多能’。”陈勇俊说,社会应急力量孵化基地的建设和社会综合应急救援队的成立,发挥了救援队伍各自的专业优势,提升了整体的救援技能水平,在作战的时候几支队伍相互协同,更放心地把后背交给队友。

编辑 陈冬云

(作者:张晓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