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在位于广州的十五运会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部长崔朝阳介绍,截至当日上午,十五运会境内外注册记者已经超过3200人。主媒体中心是十五运会赛事期间注册媒体的大本营以及媒体工作的总枢纽。目前,主媒体中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将于11月7日正式对媒体开放。
本届全运会的主媒体中心,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打造“记者之家”。其采用“1+3+N”空间布局:以广州主媒体中心为核心,香港、澳门主媒体分中心为两翼,辅以深圳轻量化转播制作基地、各竞赛场馆媒体中心为工作集群,形成资源协同、服务高效、功能拓展的整体体系。记者了解到,这是一次从为媒体提供服务到与媒体共建传播平台的转变。
其中,广州主媒体中心,主新闻中心(MPC)设在广东广播中心,国际广播中心(IBC)设在广东电视中心。香港、澳门分中心分别设在香港中山纪念公园体育馆、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展览中心。深圳分中心则设在深圳市体育中心。媒体记者在任何一个服务站点,都能享受集工作空间、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据悉,本次赛事转播采用“一主三分”的国际广播中心(IBC)布局体系,设立四个IBC覆盖粤港澳全域。其中,位于广州的广东IBC作为主中心,承担所有赛事信号的统一汇集与调度枢纽功能;深圳、香港及澳门IBC则作为区域分中心,接收来自主中心的信号分发,服务本地媒体机构,形成高效协同、层次分明的转播网络。
本届全运会媒体运行和赛事直(转)播服务由具有大型赛事丰富运营经验的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转播机构技术团队通过云转播服务平台提供“境内外双云节点+跨地域四地IBC制作区”转播系统,赛时将为29家省市级持权转播商提供转播服务,预计分发超300路赛事全媒体信号,囊括赛事公共信号以及新媒体产品,分发量级为历届全运会之最。
作为主转播机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派出近500人的转播报道团队以及近4000人的主转播机构团队,负责整体赛事的转播报道及主转播机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经理、国际传媒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建军介绍,十五运会团队将对69项赛事进行全程现场直播,其中39项以4K超高清格式制作,30项为高清格式。转播范围涵盖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多个跨赛区项目,如途经港珠澳大桥的公路自行车赛,充分展现粤港澳联办特色与地域风貌。
为丰富赛事报道形式,十五运会赛事转播引入多项创新制作技术,从虚拟形象、沉浸声场、多视角交互到瞬间特效,为用户带来更具吸引力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包括“超写实数字人”虚拟解说与AR内容包装、“菁彩声”三维音频技术带来的沉浸式听觉体验,以及“自由视角”和“子弹时间”等交互视觉特效,这些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赛事回放与多角度观赛场景,极大增强赛事高潮瞬间的传播力与视觉冲击。
“广东制造”为赛事提供坚实保障,从细节处护航本届赛事的专业与精彩。广东作为体育产业大省,其特色产业遍布各地:广州、深圳、东莞的尖端电子计时和场馆显示设备;“中国体育器材生产基地”江门的专业球拍;以及中山等地品质卓越的球类产品。本次赛事引入央视总台国重实验室与鹏城实验室联合广东科技企业共同研发的“自由视角”系统,支持360度实时观赛,观众可通过手机自由切换视角,感受一种全新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十五运会首次引进“奥运模式”开展媒体服务。所谓奥运模式,即:把赛事媒体运行和新闻服务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建设,强调媒体服务不只是后勤支撑,而是赛事传播生态的重要组成;平台层面搭建功能完备的主新闻中心(MPC),也搭建网上新闻中心,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完全对标奥运会媒体运行标准;无论是多语种信息服务还是即插即用的工作位配置,都努力让记者拎包即可开工,体验国际化的媒体运行环境。
此外,在岭南特色就餐服务方面,广州主媒体中心餐厅设立“农立方”广东特色农产品展示,自11月9日起,广东21地市将轮流在媒体餐厅举办美食主题日活动,每日推介8道地方特色菜肴及2至3项美食展演,呈现广东“百千万工程”成就,用南粤大地的馈赠,喜迎八方来客,让记者在工作报道之余体验“食在广东”的美食文化之旅。同时,配套推出的“粤味护照”集章活动,涵盖168道广东特色美食。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