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实战姿态为十五运会蓄能冲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
07-25 19: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测试赛密集上演 全要素演练检验

盛夏的深圳,运动激情与办赛热度交织升温。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这座活力之城的赛事筹办工作也已进入冲刺阶段。近日来,深圳赛区围绕 “以赛验练、以练促改”的核心思路,密集推进多场测试赛,在田径赛道上的风驰电掣、射箭场边的屏息凝神、拳击台上的激烈交锋中,全要素实战、超负荷检验与跨场景演练同步展开,为正赛积累着宝贵经验,筑牢赛事运行的坚实根基。

多场馆经受全要素检验

测试赛如同赛事筹办的 “压力测试器”,深圳赛区的每一场测试赛都紧扣 “实战化、全流程、强协同” 的理念,力求全方位检验办赛能力。截至7月18日,已有5场重要测试赛在深顺利完成,涵盖十五运会竞技项目中的田径(马拉松)、射箭、拳击;残特奥会夏季项目中的自行车(场地、公路)、射箭,涉及四个赛区的五个场馆(地)。这些赛事不仅复刻了正式比赛的竞赛强度与流程,更通过 “超负荷检验” 模式,对场馆调度、技术保障、赛事服务等关键环节进行着极限测试。

宝安体育馆内,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暨十五运会拳击测试赛在此激情上演。这是该体育馆完成升级改造后的首次专项赛事,软硬件全面升级,竞赛组织、场馆运行、接待服务、安保医疗、志愿服务等各个环节都严格对标正赛标准,真正实现了 “测试即实战”。而在田径(马拉松)测试赛中,赛事团队直面城市道路临时管控、大流量观众引导等复杂场景,跨部门协同与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全面检验,为正赛期间的顺畅运行积攒了关键经验。

创新模式彰显深圳智慧

测试赛中,深圳赛区的创新实践亮点纷呈,一系列突破性举措为大型赛事筹办提供了独具特色的 “深圳方案”。

在福田赛区举行的射箭测试赛别出心裁地采用“主场 + 副场”双场地联动模式。主场里,模拟着十五运会正赛的竞赛强度与流程,工作人员专注地验证着场地调度、技术保障及赛事服务的适配性;副场则依托青少年赛事,有条不紊地测试着赛事运行体系,“竞委会专班 + 场馆团队 + 赛事服务商团队” 组成的核心保障力量,让资源得到高效调配。

残特奥会射箭测试赛同样看点十足,赛事期间聚焦运动员需求,重点打磨无障碍设施适配性、智能辅具实用性及服务流程顺畅度。赛事首创的“分区 + 网格”动态管理机制,将场馆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与责任网格,确保信息传递零延迟、问题响应即时化。更令人称道的是,“一馆双赛”转场测试模式成功实践,工作人员快速完成十五运会与残特奥会射箭比赛场地的切换,不仅检验了场地高效转换与复用能力,更彰显了赛事筹办的人文关怀与专业水准。

闭环管理促整改全城冲刺迎正赛

对于深圳赛区而言,测试赛的价值不仅在于“检验”,更在于“优化”。通过“赛前桌面推演 — 赛中实战检验 — 赛后复盘整改”的闭环管理机制,每一场测试赛都成为提升办赛能力的契机。各项目竞委会建立起“问题清单 — 整改台账 — 责任到人”的工作体系,对测试中发现的细节问题限时整改。如在残特奥会测试赛中,曾出现无障碍通道标识不够清晰的问题,相关团队在24小时内便完成了优化调整,效率之高令人赞叹。

多场测试赛的并行推进,生动模拟了正赛期间“多场馆同时开赛、多线并行调度”的复杂场景,让运行团队在高强度实战中不断熟悉协同机制。按照计划,7月下旬至11月,我市还将举办更多测试赛,持续完善标准化、精细化的赛事运行体系。从场馆里每一处设施的反复调试,到团队间每一次配合的日渐默契,深圳正以 “赶考” 的姿态全力冲刺,旨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舞台上,向全国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答卷。

(图片由深圳市执委会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郑丽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