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春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率先试点“春假”后,龙岗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可园学校全市首例推出“秋假”。两所学校的探索,意味着“春秋假”走出纸面概念,在深圳稳健落地。
“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古人云:“莫放春秋佳日去”。对于今日的中小学生而言,理想的“春秋假”,既应是贴合身心发展节奏的“休整期”,也该是连接书本与世界的“实践场”。
我们看到,可园学校的“秋假”鼓励孩子们真正“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作课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则倡导学生“跟着教材去旅行”。这些举措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其生命体验,更能让其适时歇歇脚、充充电,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后续学习。
不止于此,鼓励设立“春秋假”,背后蕴含着多重价值考量。若孩子的假期能与家长的带薪休假形成联动,无疑能释放更大的消费活力。可以说,“春秋假”若能妥善落实,便是一场多赢之举。
对孩子而言,多两个假期自然开心,但对不少家长来说,却存在诸多现实顾虑。有人担心“假期多了,孩子学习会掉队”,有人忧心“教学节奏会不会被打乱”。此外,双职工家庭本就忙多闲少,孩子有了几天假,如果家长的带薪休假无法落实,那就面临着“孩子放假、家长上班”的难题。这些都不妨放到台面上好好讨论。
中小学设置“春秋假”并非新鲜议题,当我们探讨“春秋假”这一政策时,也许本质上是在思考——好的政策,怎样才能真正落地。这离不开各种配套措施支持,包括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完善多元化托管服务体系等。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政策在探索实践中不走样,才能让假期变为成长期、发展期,实现学生快乐、家长安心、社会受益。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