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校率先落地“春秋假”,学生们做调研提方案,化身“小小议事员”自主设计“秋假”<br>

10-31 10:21
摘要

近日,龙岗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可园学校发布消息,把11月14日、17日两天设立为“秋假”,合并周末形成四天小长假。

近日,长达三个月田园风光的光明欢乐田园水稻种植片区,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学生前来观光和学习收割水稻,体验农耕文明魅力。 深圳特区报记者 毕晗 摄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3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过完“十一”长假,今年全国公共假日已全部结束,但是,深圳的孩子们先别急着失望,“秋假”来了。近日,龙岗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可园学校发布消息,把11月14日、17日两天设立为“秋假”,合并周末形成四天小长假。继今春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全市率先试点“春假”后,可园学校首例推出“秋假”,让“春秋假”由此走出概念在深圳落地。就在10月24日,龙外集团也“官宣”放“秋假”。

从“一纸通知”到“朋友圈刷屏”,“春秋假”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春秋假”能不能放?什么时间放?怎么放?作业多吗?是给孩子“放羊”吗?……两校的“春秋假”方案以及各界讨论,或有望推动深圳更多中小学跟进。

深圳中小学何以“敢尝先”

事实上,“春秋假”并非一个全新概念,也不是没有经验可循。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就提出“春秋假”设想。此后,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都鼓励各地探索中小学春秋假……更在今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9月《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两次发文中,重申“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上述政策无疑为各地探索春秋假提供了明确支持。实践中,杭州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已有21个年头,北京、湖北、佛山等地开展相关试点。

相比之下,深圳采取了更为审慎和灵活的态度。深圳市教育局在《2025-2026学年普通中小学校校历》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区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鼓励”无疑为有意向、有条件的学校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结合实际”也赋予学校更大自主权,以便灵活设计具体方案。

龙岗给出高质量“放假模板”

怎样做才能打造出优秀的“春秋假”?——龙岗两个基础教育集团给出了高质量“放假模板”。

可园学校的“秋假”不布置学科作业,而是以“自然探索与社会实践”为纲,针对1-9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精心设计“PBL项目式任务清单”,鼓励孩子们真正“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作课堂”。龙岗区第二外国语(集团)可园学校党总支书记李细林强调,“秋假”的意义在于丰富学生生命体验、强化亲子关系、落实“双减”政策,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动手实践能力。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春假”中,龙外集团1.4万名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效果,也为此次继续实施“秋假”积累了经验。近日,从龙外刚刚结束的“我的秋假我设计”PBL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会上,学生们组建了项目研究小组,通过1327份问卷的综合调研、访谈、政策查阅等方式,给“能不能放、什么时间放、怎么放”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答案,还化身“小小议事员”,向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递交了秋假申请书,并得到“秒批”。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行政负责人刘健表示,让学生们参与到对“春秋假”的研究中,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另外,给九年级学子也创造了同放“秋假”的机会,并得到家长一致认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老师支持,这也是我们做教育的初衷。”

校企政合力破题“陪伴真空”

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们对“春秋假”的喜爱毋庸置疑,担忧或质疑声音主要来自部分家长——但是,家长们真的反对放“春秋假”吗?非也。“家长又不放假,没人看管,春秋假无非是让孩子换个地方写作业。”显然,“家长无法放假”带来的“陪伴真空”才是症结所在。

在“春假”中,龙外集团提出为存在落实困难的家庭,由学校提供“托管”保障。在可园学校、龙外集团此次推出的“秋假”方案中,该项个性化服务得到了延续。

李细林告诉记者,对不能远足的家庭,鼓励家长和亲友、邻居协商,让孩子组团参与“近社区”的学习娱乐、益智游戏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记者调研中,有企业管理者透露,如果员工能安排好工作,企业并不反对以休“公休假”等方式让员工陪孩子过“春秋假”。也有专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统筹,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推行弹性作息,为职工错峰出行、错峰旅游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为全市中小学创造推进“春秋假”的良好氛围。

编辑:单铭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