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智基地启动招生。

学员在数智基地学习。

10月16日,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创新基地首期班开班,华为原厂老师授课。
当算法重构世界,代码重划疆界,一个关乎城市未来的课题显得愈加紧迫:面对千万级的数智人才缺口,该如何帮助普通劳动者掌握AI、鸿蒙等前沿技术,成长为时代所需的数智人才?
2025年“深圳人才日”前夕,这座城市以一场开拓创新的实践给出了有力回应: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深圳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创新基地,构建起“招生—培训—认证—就业”的全链条闭环,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培养不少于20万名高素质数智人才,让前沿技术成为产业升级和人才成长的共同引擎。
数字时代的人才焦虑: 当2135万缺口遇上AI浪潮
“数字经济的‘大厦’越建越高,但‘人才梁柱’却亟待补强。数据显示,我国ICT人才(指具备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和补充技能的专业人才,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供不应求,整体供需缺口呈持续扩大趋势,预计2025年达2135万人。”用深圳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的话来形容,“这不是冰冷的数字,每一个数字产业环节都在‘等才下锅’,每一步都离不开‘懂技术、懂产业、能实操’的数智人才。”
当AI技术以指数级速度奔腾向前,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却仍在按部就班前行。这种创新速度与育人节奏的断层,正在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最大掣肘。
“面对‘人工智能+’催生的爆发式人才需求,我们正着力突破培养体系与机制瓶颈,通过全球引才战略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系统性构筑未来人才高地。”面对数字时代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战,深圳以行动率先破局:在深圳市人社局政策牵引、华为公司技术赋能、深圳人才集团运营支撑下,2025年7月8日,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创新基地(以下简称“数智基地”)诞生了。
“我们构建的不是简单的人才库,而是破解‘数智人才荒’的系统方案,衔接‘国家战略—产业需求—个人成长’的生态枢纽,”深圳人才集团总经理如此定义数智基地的使命。这一宏大的愿景具象化为“1136N”数智人才发展体系:1个高水平基地、1个数字平台、3类人才、6大职能、N个产业集群,构建起完整的人才培养图谱。
数智基地立志成为全球数智人才的“锻造场”,依托华为原厂技术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通过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与数字平台,为技术人员、管理精英和高校教师量身打造成长路径,最终为千行百业输送转型动力。
同时,数智基地还将作为华为全球培训网络的“智慧大脑”,通过输出优质师资、共享课程体系,为遍布世界的华为实训基地持续输送能量,推动全球数字人才生态共同成长。
这里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验田”。数智基地率先推行“一次考试、双证通认”的认证新模式,让学员同步获得业界认可与国家级资质。
这个政企协同共建的数智基地,像是一个有温度、会呼吸的人才生态圈。在这里,政策的目光、技术的温度与运营的用心,共同打造出一片数智人才成长的沃土。
淬炼之路:数智人才的全链条成长路径
在位于罗湖的数智基地一期培训教室,学员们正在华为原厂讲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里采用“原厂师资、原厂课程、原厂设备”模式,确保学习内容与产业需求实现“零时差”对接。
这正是数智基地一期建设的核心所在——精准聚焦市场需求最旺盛、人才缺口最显著的华为认证领域,重点打造了三大前沿实训中心:昇腾实训中心致力于培育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AI训练师及智能视觉技术员等人才;鸿蒙实训中心专注培养移动操作系统应用设计员与鸿蒙设备开发工程师等人才;新一代联接技术实训中心则着力造就云计算工程师、信息通信网络管理员和智能边缘计算系统应用员等人才。
“我们构建了‘招生—培训—考试—认证—就业/创业—标准输出’的全链条闭环体系。”据数智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配套建设的VUE考试中心与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实现了从“培训—考核—认证”的全流程无缝衔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员,数智基地设计了差异化的培养路径:对于应届毕业生,通过“订单班”“HCIE明星班”等形式,与企业共同定制培养方案,确保学员毕业后即可上岗;而对于在职人员,则提供“定制班”,帮助其实现技能升级。
数智基地的培养艺术在于“因材施教”的智慧:ICT技能型人才在这里磨砺技术利刃,复合型人才修炼管理之道,教育型人才则汲取创新的教学理念。在人社部门的指导下,数智基地积极推行“一试双证”,让学员在一次考试中同时获得华为ICT认证和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两把“金钥匙”,打破“证书不实用、认证不通用”的行业桎梏。
“我们不仅要填补人才缺口,还要定义先进的数智人才标准。”这一合作目标,彰显了数智基地的更高追求,在其与光学企业康耐特的合作中得到了完美诠释。面对智能眼镜、AR/VR光学模组的新赛道,数智基地为康耐特量身打造的“数智化领导力+华为根技术”双轨方案,不仅填补了人才缺口,更开创了“定义光学数智人才标准”的行业先河。
目前,数智基地已与康耐特光学、神州数码、中软国际等龙头企业携手,共同培养2万名ICT人才,铺设了一条从“学有所成”到“学以致用”的高速通道。
“我们培养人才,更要运营人才。”数智基地运营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人才数据库,我们对学员进行终身职业跟踪,为其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支持。”
未来图景:用“人才星火”点亮“产业星河”
作为“深圳城市HR”,深圳人才集团的战略视野早已超越单一基地的范畴,正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通过“数据驱动、生态协同、基地赋能”三位一体布局,精心打造面向未来的数智就业大军。
在这个创新体系中,全球产业科技人才AI大数据平台以1.6亿件专利、4.5亿篇论文及50万家企业数据为智慧底座,实现一键触达全球4600万科技人才,精准完成“产业链—人才链—企业链”的靶向匹配。与此同时,“深圳之光”灵活就业一体化平台作为国家税务总局在灵活用工领域第一家全国试点单位,正以数字化手段重新定义就业服务模式,既赋能企业降本增效,更助力青年实现“好就业、就好业”的职场愿景。
“数智基地最初的构想是充分发挥三方优势,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依托深圳行业、产业优势,构建数智人才发展创新服务体系。”深圳人才集团总经理道出了数智基地建设的初心。如今,这一构想已成为履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使命的核心支点。
据规划,数智基地一期每年培养1.5万人,二期将拓展至每年4万人,“十五五”期间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数智基地还将赋能1000名“数智布道师”和1000名企业管理者,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这一系列扎实的部署,将推动数智基地在2026年底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027年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30年成为全球数智人才培养高地。
“最直观的变化是岗位价值的提升。”他强调,“AI时代的到来并不可怕,它不是‘淘汰人’,而是‘赋能人’。我们数智基地就是这个使命,让每一个学员变成‘AI工程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技术的洪流奔涌向前,当人才的星火汇聚成照亮产业的璀璨星河,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正在用最具前瞻性的布局,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的人才基石。
记者:吴欣 通讯员 黄悦思
编辑:阎建伟
受访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