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人才培养与数智化共振”在南方科技大学举办。与会嘉宾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跨学科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产教融合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汇聚了全球高等教育界、科技界以及产业界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和互动交流等形式,呈现一场思想与实践的盛宴。
本次大会由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全球教育五十人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大会依托南方科技大学在高水平研究领域的优势,借助深圳创新高地的科技产业资源,旨在探讨高等教育与产业的融合,探索培养具备创新精神、数字素养和全球视野的未来人才。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姜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司长雷朝滋,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秘书长杜越,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等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了致辞和主旨演讲。
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高等教育必须更加充分发挥驱动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使命。在此背景下,大会设立了三个主题论坛,“重塑高等教育生态”、“激活数智化人才培养内核”以及“突破产教融合的壁垒”,尝试从高等教育的育人教学模式以及与发展未来科技型社会急需的人才展开讨论,以期从高等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高等教育合作生态的建设破题。与会专家和学者们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探讨了教育技术、数字化转型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等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路径。各方代表也分享了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教育行业的变革,促进学科和产业协同,切实解决行业产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大会围绕如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如何培养适合未来需求的“数智人才”进行了充分探讨。通过分享国内外先进经验与模式,参会者就如何培养具备数字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才、如何构建灵活且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华为等科技企业也分享了人工智能驱动的高等教育转型的解决方案,强调了人工智能和数智化技术在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企业将结合院校实际需求提供人才培养资源,同时,高校也将深入研究企业真正面临的突破性问题,让创新和协同真实发生。
此次会议为政府、院校、企业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资源分享和经验交流的多边平台,并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加强了校企合作、多边合作以及高等教育合作生态建设,对发挥高校创新潜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有积极意义。
(图片由南科大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陈晨 二审 李璐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