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系列活动举行,超2000名学生探索科技奥秘​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莞科协 文/图
10-29 19: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29日,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东莞市景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讲座及科普展示系列活动”,在东莞市大岭山中学圆满落幕。作为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本次活动以“普及人工智能知识、激发科技创新潜能”为核心目标,聚焦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通过“专家讲座+互动体验+科普宣传”的多元形式,为中学生搭建起接触前沿科技、探索科学奥秘的优质平台,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进行,线下吸引超 2000 名学生积极参与,现场氛围热烈。

本次科普讲座特邀东莞理工学院王红成教授主讲,王红成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用通俗化语言和鲜活案例,围绕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核心技术及多元应用场景展开讲解——从日常接触的智能推荐算法,到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再到教育场景的AI辅助工具,层层递进的内容让抽象的科技知识变得可感可知。

讲座中,王红成还通过“提问互动+案例剖析”的形式,深度激发青少年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热情与求知欲望。他详细阐释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宗旨、实施范式与参与路径,鼓励同学们主动投身科技实践,在动手操作中提升科技素养与实践能力。同时,针对智能时代中学生的认知困惑与成长需求,王教授梳理了知识储备核心方向与能力培养重点,引导学生们以辩证理性视角看待技术发展,树立科学的科技发展观,为未来适应智能社会、投身科技领域奠定基础。

活动现场的科普展品互动体验区,成为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科技乐园”。该区域系统整合人工智能、物理、化学、机械工程等多领域科学原理与高科技成果,进一步拓展了科技展示维度,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

AI交互智能地球仪凭借精准地理数据库与智能交互技术,成为现场“人气展品”——同学们通过触控操作,就能直观了解全球地理风貌、气候特征等知识,轻松实现抽象地理信息向具象认知的转化;GO1四足机器狗则通过灵活的动作演示与智能响应,生动展现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的融合成果,同学们在与机器狗的实时互动中,真切感受到技术创新的实践价值;物理光学主题展品以结构化实验装置为载体,清晰呈现光的折射、反射、色散等核心原理,同学们亲手操作实验,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抽象光学知识的理解,突破传统课堂教学边界。

在这里,科学知识摆脱了书本中晦涩的文字与公式束缚,以可触摸、可体验、可探索的形态呈现。同学们在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挑战意识与创新思维被充分激发,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强化,纷纷表示“在实践中找到了探索科技的乐趣,也发现了自己的创新潜能”。

活动现场还同步派发科普宣传册,为同学们送上“科技知识大礼包”。宣传册内容兼具详实性与严谨性,系统普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原理,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原理、核心技术、应用场景,以及科技活动参与指南等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不仅帮助同学们拓宽知识视野、深化科技领域认知,更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系统性提升与东莞科技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编辑 李璐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吉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莞科协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