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拥的大鹏半岛,是深圳的“生态基石”。这里蜿蜒的海岸线环抱着苍翠的山林,咸润的海风与巍峨的山峰在此交汇,酿造出“天然氧吧”的悠然环境。近年来,大鹏新区始终将“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作为核心发展目标,持续探索高质量保护与高水平发展的协同路径。随着“十五运”临近,守护好这片得天独厚的“大鹏蓝”,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中寻找平衡,在建设与守护间达成和谐,成为大鹏新区面临的艰巨使命。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以下简称“大鹏管理局”)以此为契机,将扬尘治理从一项常规任务,升华为一场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底”的智慧实践。

大鹏新区泥头车智慧管控平台。
2025年,大鹏管理局聚焦“十五运”空气质量保障目标,以赛事场馆为中心,按照一公里、三公里、五公里为半径,构建“AI智慧大脑”、走航监测、工地AI卫士等一系列“AI识尘+精准治尘”的科技辅助监管新路径,全面打好迎接“十五运”扬尘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目前,大鹏新区交出一份亮眼“生态成绩单”,PM2.5浓度低至12.4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低至25.1微克/立方米,两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指标浓度均排名全市第一,为全市空气质量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扬尘走航监测可视化“污染热力图”。
AI识尘:智慧大脑实现全域精准感知
今年年初,大鹏管理局在全市率先打造泥头车扬尘污染管控“AI智慧环保大脑”,针对道路泥头车扬尘污染、工地泥头车不规范运输等问题,创新引入AI视觉识别与物联网感知技术,搭建泥头车智慧管控平台,开展泥头车AI预警试点工作。在摸清新区建筑工地、道路和泥头车等扬尘污染源底数的基础上,大鹏管理局制定“四级分类”制度,按照管理级别、行业类别、所属区域、影响程度四个维度,建立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清单,将出土工程、线性工程、“十五运”赛事场馆及保障路线周边工地等六类划定为“重点管控工地”,将“重点管控工地”周边、跨区域泥头车行驶主要道路等扬尘超标率严重的路段纳入“重点监控道路”,在重点管控工地、重点监控道路选取14个试点位置布设智能感知设备,实现泥头车扬尘污染24小时全天候科学防控。
为提升泥头车扬尘污染防治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大鹏管理局持续优化泥头车智慧管控平台功能:一是深化数据应用,多维场景智能“取证”。大鹏管理局将“AI识尘”应用场景拓展至泥头车未冲洗、车身带泥、扬尘污染、车辆未密闭等多种违规情形,基于视频深度学习技术开展多维指标的实时智能解析,一旦识别到违规情形,系统将自动截取关键帧图像,并生成包含“离场未冲洗”“未完全密闭”“扬尘污染”等在内的结构化预警信息,实现精准推送。二是动态研判,预警数据精细分析。“AI识尘”系统在智能识别泥头车作业现场及行驶路线上的不规范行为基础上,还能智能匹配各工地所处阶段(如基础施工、主体建设等)及出车情况,累计问题数,同步明晰工地及重点道路的泥头车预警数量、预警频发时段、高发预警区域,生成精准、详实的“问题工地清单”。通过“问题工地清单”可直观呈现新区不同街道、不同类型工地的预警分布特征和同比环比变化,量化评估治理成效,为差异化监管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在整体研判的基础上可实现精细分析,对单个高频问题工地的预警频次、出车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聚焦重点工地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自该模式推行以来,已累计识别车辆超过3万辆次,预警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生成并处置泥头车未完全密闭预警1500余条,周均问题率较系统运行初期下降超过90%,扬尘治理规范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大鹏新区“全景卫士”工地扬尘污染智慧监管系统。
精准测尘:扬尘走航开展动态“靶向监测”
大鹏管理局在打造泥头车扬尘污染管控“AI智慧环保大脑”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扬尘污染防治质效,对重点管控工地、重点监控道路实施走航监测,通过走航监测设备实时采集走航道路沿线扬尘污染源的位置、时间、监测指标浓度等十余项信息,并结合GPS定位设备,显示出走航行进路线上污染物的空间连续分布,摸清走航途经路段污染分布和浓度水平,通过可视化系统生成“污染热力图”,快速识别扬尘污染的高值区域,锁定扬尘污染严重的工地及具体位置。同时,走航监测车辆还可通过装载的运动相机实时监控并拍摄记录走航道路沿线是否存在泥头车未密闭、泥头车遗撒等问题,有效提升扬尘问题的发现与取证效率,提升扬尘污染防治的精细化水平。
今年以来,对新区3个重点监控站点、27个扬尘污染源开展动态巡查,累计走航监测23次,走航道路近3000公里。新区住建、交通、城管、交警、生态等部门共自查并通报存在扬尘问题的工地近2000家次,检查泥头车6700余辆次,并针对工地扬尘、泥头车扬尘等问题作出230余宗行政处罚,形成新区扬尘污染防治合力,有效震慑工地、泥头车违法违规行为。
创新治尘:“全景卫士”试行AI全息管控
为全面提升工地环境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大鹏管理局于今年9月试运行基于全息多感知技术“工地AI全景卫士”,该系统通过融合多维感知与智能分析,构建精准、敏捷的智慧工地扬尘治理新路径。一是远程识别,AI监管“一图总览”。“全景卫士”可实时采集施工全区域的图像、监管数据,自动生成并定期更新工地全景“一张图”,执法人员可以远程查看施工现场的整体变化,通过可视化的工地全景图,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并将疑似存在问题的工地截图保存,形成“问题工地”专项监管档案,以供进一步甄别。二是智能预警,工地线索“联动闭环”。“全景卫士”开发了多场景AI识别模型,可精准识别裸土未覆盖、雾炮设备未开启等十余类典型违规行为,自动识别工地问题线索并“智能派单”至相关工地负责人的移动终端。同时,大鹏管理局制定并完善“实时监测—即时推送—限时处置—闭环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将智能化识别的工地问题梳理成“问题清单”,与新区住建、水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联动,通过“全景卫士”定期远程调度工地问题整改情况,确保全链条闭环处置。三是智能搜索,赋能企业“精准整改”。“全景卫士”搭建了扬尘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数据库,深度融合DeepSeek R1模型增强检索能力,并逐步向相关建筑工地、企业负责人开放,在自查或被通报存在问题后,企业环保负责人可通过平台迅速查找与自身存在问题所对应的法律法规、管理规范等,促进企业自主学习环保法律法规,驱动企业问题整改精准合规,为提升企业整体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实时“智库”支持。
试运行期间,累计自动识别湿法作业不到位、裸土未覆盖等违规行为600余次,大幅提升了环境监管的智能化识别能力,为新区建设更清洁、更规范的施工环境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从“人海战术”迈向“AI治尘”,从“单点突破”升级“智慧联防”,大鹏新区以科技创新实践为引擎,全面构建生态部门统筹、三个工作专班组织、各成员单位联动的“1+3+N”扬尘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扬尘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将前沿科技创新与新区“十五运”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扬尘污染防治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在新区“十五运”比赛场馆周边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美丽全运”目标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和科技活力,以科技护航全运会顺利举办。
(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