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梧桐片区规划建设两座立交 实现“南进南出,北进北出”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赵新明 张铭
10-27 22:0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记者10月27日从罗湖发布大梧桐生态融合区专场上获悉,片区在构建深港跨境生态走廊、完善绿色交通体系、打造特色文旅体验的同时,将增加东部过境高速大望立交、龙过水立交等对外交通节点,整体实现“南进南出,北进北出,景城互联”的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可达性。

大梧桐生态融合区位于深圳“山海连城”一脊一带二十廊的结构中心,是深港山水相连的天然纽带,生态本底优越,也是全市唯一以“生态”为主题的重点片区。大梧桐生态融合区空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罗湖区政府联合印发,谋划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范围,南临香港新界山脉,北至罗湖区行政边界,东临盐田沙头角,西至布心山,涵盖了全市唯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梧桐山及山下7.7平方公里重点提升区域,还有仙湖植物园、弘法寺、深圳水库等重要的自然人文景观。

规划就片区交通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搭建“南进南出,北进北出,景城互联”道路体系。对外连接方面,东部过境高速龙过水立交及衔接通道工程预计2027年2月完工,将有效打通片区与城市快速路的连接瓶颈。同时,规划在仙湖植物园北侧新增大望立交,以形成“双通道”保障,实现“南进南出、北进北出”的交通循环。片区内部,已利用桥下空间新增198个停车位,梧桐春天立体停车库与P2停车场也将在年底完工。未来,还将规划两处交通转换中心,新增约1200个车位。值得一提的是,片区将引入小运量、无人驾驶等特色观光公交。目前已开通梧桐山景区至北侧的低空飞行线路。

“龙过水立交”效果图

生态修复方面,规划强调“育林治水”,通过优化林相、修复受损林斑形成健康森林体系,同时对上游硬质河道进行生态化改造,打造自然汇水与人工调蓄相结合的山麓海绵系统。生态建设方面,规划突出深港跨境合作特色,制定“动物回家”计划,通过修建生态廊桥、动物涵洞等方式,打通深圳梧桐山与香港红花岭之间的生态走廊,市民未来在登山漫步时有望与豹猫、赤腹松鼠等“明星动物”不期而遇。同时,环深圳水库30公里绿道正在加快建设,明年全线建成后将串联淘金山绿道、梧桐绿道,形成完整的环水库骑行系统。据悉,后续还将贯通至香港红花岭的跨境山海绿道,深化深港生态共同体建设。

市民休闲生活方面,着力打造多元体验。以山海连城远足径为主线,将建设祈福步道、植物学家步道和杜鹃步道三条特色步道。当前,环深圳水库深港骑行径一期线路6.1公里已开放,二、三期正在推进,沿线将建设骑行驿站、引入健康餐饮。此外,片区还将发展禅修康养、主题露营等新业态,打造夜间自然观察乐园,并依托仙湖植物园创建5A级景区。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赵新明 张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