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届广交会第二期正式闭幕,全球采购商满载而归好评连连

深圳特区报&读特驻穗记者 陈行
10-27 22:5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全球采购商慕名而来满载而归。

10月27日,第138届广交会第二期正式闭幕。 本期展会以“品质家居”为主题,集中展示家庭用品、礼品等大家居品类。记者从广交会新闻中心获悉,截至当日,境外采购商累计线下到会近24万人,来自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届同期增长6.8%,再创新高。随着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越来越多全球采购商正慕名而来,也满载而归。他们纷纷表示,中国的智能家居和环保建材产品质量可靠、设计得当、市场需求旺盛。

来自突尼斯的布里迪·塔乌菲克已参加过33届广交会,是名副其实的“老广交”。1995年,他第一次来到广交会时,会说英语的展商并不多,但语言从未成为合作的障碍。他回忆,自己虽然学过一些中文,但很多时候听不懂,于是大家就用计算器交流价格,这种默契至今难忘。三十年来,他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不断深化,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对我来说,中国人不仅是合作伙伴,也像家人。”他说,“如果没有广交会,我不会遇见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事业。”

68年来,广交会始终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随着全球经贸格局不断变化,这一平台的意义愈发凸显。亚美商会执行会长陈辽瑞表示,该商会已连续二十年帮助美国会员企业在广交会上寻找合作伙伴、对接供应链。面对中美经贸摩擦,他坦言,美国企业依然会选择广交会,这里是他们开拓市场、寻找优质供应商和产品的综合性平台。“许多美国企业仍在与亚洲企业保持紧密合作,甚至不少在广东设有工厂。对他们而言,广交会就是商业的基础。”他说。

拉美地区最大零售集团之一——智利Falabella集团的成长,也伴随着其采购团队在广交会上的足迹。该集团旗下Sodimac Group上海办公室总经理Patricia Barreiro回忆,她第一次参加广交会是在1998年。“是贸易把我们从世界的另一端带到了这里。”她说。二十多年来,通过广交会,Barreiro看到中国工厂在生产标准、技术水平方面的巨大提升,对中国制造业的进步深感惊讶。

当全球购物方式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广交会也不断焕发新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面孔。来自阿联酋的年轻企业家侯赛因·S·加拉达里第二次参加广交会。他创办了一家奢侈品电商平台,重塑了当地的时尚消费格局。在他看来,创新与技术是这一代年轻创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正是他希望深耕的方向。“当我今年四月第一次来到广交会时,我看到的是非凡的科技与创新。”他说。

“通过广交会这张‘名片’,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一幅突破传统、充满活力的中国乡村振兴新图景。”安徽阜南县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传金介绍,广交会为阜南柳编企业提供了直通全球市场的窗口,使其产品远销欧盟、中东、日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4亿美元,并带动当地12万余人实现居家就业和稳定增收。

自1996年首次参展以来,广东万事泰集团有限公司不断利用广交会这一平台,通过现场交流吸收海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该公司执行总裁刘炳耀表示,其在广交会的展位规模已从最初的“小小摊位”发展到如今的二十二个品牌展位,并成功实现从代工生产向自主设计研发的转型。他指出,作为“东道主”企业参展,万事泰拥有天然优势,对接到的客户不仅可以在展会现场了解产品,更能直接前往线下生产工厂,亲自感受产品的品质与工艺。

广西福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双面显像光显云石幕荣获广交会CF金奖,其灵感正是源自一次与国际采购商的交流。该公司董事兼常务总经理韩建华提到,“当时有客户提出:能否让石材表面像LED屏一样显像?”起初,其公司觉得这一设想几乎不可思议,但团队意识到,这正是解决市场痛点的创新机会。经过研发攻关,概念最终变为现实——石材墙既能呈现普通装饰效果,又可在需要时播放企业宣传片或广告,最后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广交会从上届起,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深圳市鸿绪锦科技有限公司两度入驻该专区设展。对这家公司而言,广交会不仅是“销售产品”的平台,更是与全球客户“共创解决方案”的平台。该公司总经理高彬告诉记者,一位中东客户希望开发一款专门清洁中央空调管道的机器人,以应对当地风沙大、人工清洁困难的问题。这样的互动让企业更精准把握国际市场的多元需求,也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向更精细化、实用化方向升级。“我们希望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不仅是高精尖的实验室技术,更是能落地、能切实解决生活难题的方案。”他说。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