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由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深圳市国学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度“圳·在考古”系列讲座在湾厦艺术中心多功能厅举办,首讲聚焦于“考古史上最多藏宝——四川江口7万件金银器出水传奇”,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

本次讲座特邀原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四川文物》主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担任主讲嘉宾。高大伦院长曾组织过三星堆遗址考古勘探,并领导了江口沉银发掘工作,他以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考古知识盛宴。

讲座中,高大伦院长以明末张献忠“江口沉银”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详细讲述了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在彭山江口遭遇伏击、千船金银沉入江底的史实。他介绍了考古队如何突破传统考古模式,克服河道管理限制,在岷江主河道实施围堰抽水,首创内水考古新技术,并通过科学筛选与电子探测等手段,累计出土7万余件金银器,包括“西王赏功”金、银币、金册、金印等一批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不仅使古老的“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传说从歌谣走向信史,还极大地填补了明末经济史与战争史研究的空白,推动了我国水下考古技术的实质性突破。
高大伦院长还提到,一座全新的江口沉银博物馆已矗立在两江汇合处,即将正式开馆迎客。届时,这批曾赴国家博物馆展出并荣获“明代考古一等奖”的珍贵文物,将有了永久之家,向世界完整讲述这段沉没百年的传奇。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高大伦教授就江口沉银的发掘细节、文物保护、公众考古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据悉,“圳·在考古”系列讲座后续还将持续打造“圳·在考古”文化品牌,围绕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开,每期邀请全国各大遗址发掘领队、考古院院长、研究专家莅临深圳,为深圳市民带来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各历史时代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主题讲座。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