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质朴的工业风重塑出旧厂房的新轮廓,一处处格调独特的商业体从闲置工业空间“生长”而出。近日,大鹏新区首个景区嵌入式亲海旧改商业体“NOWhi滨海能量站”,在大鹏较场尾景区原小宝厂旧址正式投运,从项目签约到建筑加固、空间装修到招商落位仅用时5个多月,首批入驻商家高效落地开门纳客。这个由10栋闲置旧厂房改造的商业空间,不仅唤醒了沉睡多年的集体物业,更以“工业遗存保护性改造+文旅场景创新营造”的独特路径,为存量空间提质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大鹏模式”。

闲置资产与景区发展的双重困境
“这片厂房空置近十年,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和景区风光格格不入。”土生土长的较场尾居民陈先生的话,道出项目落地前的窘境。据了解,原小宝厂作为片区老旧工业遗存,因产业迭代长期闲置,5742平方米的厂房仅余建筑框架,既无法为集体创造经济收益,更与周边较场尾、大鹏所城年均约500万游客的文旅热度形成鲜明反差,成为景区内的“闲置角落”。

与景区文旅热度不相适配的,还有商业供给的品质升级空间。较场尾景区此前500余家商户中,90%以上为个体经营的小型餐饮店、便利店,以基础便民服务为主,缺乏连锁品牌支撑,且存在业态同质化等情况,难以完全满足游客对多元化、高品质消费的需求,与景区“全域、全季、全业态”的发展方向存在差距。

在深圳推进“存量空间提质增效”与“文旅消费品质升级”的战略背景下,大鹏办事处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集体参与”模式破局,精准招商引入深圳每刻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投入3500万元对景区内闲置厂房实施保护性改造,在优化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保留原有工业建筑骨架,既留存城市工业发展记忆,又注入滨海元素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实现闲置集体物业向景区配套综合性商业体的跨越。

双重创新铸就文旅商业标杆
“改造时先优化建筑基础条件,再保留原有混凝土梁柱,搭配玻璃幕墙与海浪形遮阳棚,让工业质感和滨海风情自然融合,与景区环境无缝衔接。”项目运营方深圳闹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种“闲置厂房功能优化+工业骨架保留+景观美学植入”的改造模式,在6740平方米占地内,既集成餐饮、零售、娱乐功能,又打造户外休闲空间,未来这里将成为深圳景区内旧改“微改造、精提升”的典型案例。

品牌招商“双轨策略”凸显巧思。项目规划引入30家优质品牌商户,目前,已引入星巴克、必胜客等10家知名连锁品牌,并规划增设本土特色业态,计划引入大鹏海胆制品、客家手作等在地品牌。按照分期开业的计划,首期已开业6家,中期实现公区品质达到全面开放营业条件,后期预计明年上半年实现满铺经营,填补景区品质消费空白。
据运营方统计,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率先开业的6家连锁门店,累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验证了品牌组合与景区游客需求的精准匹配。

集体资产“增值效应”初步显现。经大鹏办事处相关部门测算,改造后商业体不仅让集体经济年增收约200万元,还将带动周边就业岗位增加、环境品质提升,让“增值效应”更立体。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
该项目通过“功能优化焕活力、价值再造提效益、专业运营促长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与景区公共服务提升双赢,为深圳景区内闲置集体工业用地转型提供新思路。
“能量站只是起点,我们要让‘旧改焕新’效应持续扩散。”大鹏办事处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深化“全周期服务”机制,依托“NOWhi滨海能量站”枢纽效应,规划“商业体—较场尾沙滩—民宿—大鹏所城”景区联动动线,推出“商业消费+景区游览+民宿体验”一体化旅游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进而带动民宿、餐饮、文创等周边关联业态活力提升。

这一探索与实践,也恰如项目名称“NOWhi”所蕴含的深意——立足当下(NOW),向山海(hi)焕新。未来,这座旧改商业体将持续以“激活存量、赋能文旅”的活力姿态,为大鹏新区存量空间提质与文旅融合注入更多能量,让“大鹏旧改实践”成为激活片区文旅消费、带动集体增收的鲜活样本。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