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亮相2025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易东 通讯员 胡茂林 文/图
10-23 18: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科技赋能农业全链条 守护舌尖安全新标杆

10月22日,2025年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大启幕。作为深圳市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机构,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农检中心”)围绕“致力科技兴农,守护舌尖安全”主题,全方位呈现农业科技、质量安全、产业赋能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科技筑基,构建农业安全新体系

深圳农检中心展区系统展示从种业振兴到产品分级全链条的科技布局。在种业创新板块,重点展示了水稻、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种子,其中,由中心自研的“秋香828”白菜薹连续入选广东省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6万亩。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板块,深圳农检中心作为全国首个实现全链条、全品种、多维度监测的部级农检机构,年检测能力达5万份以上。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板块,构建了覆盖“监测预警、免疫预防、净化消灭、应急处置”的四重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筑牢从田间到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品质引领,推动消费升级新实践

作为农产品质量分级试点的核心技术支撑单位,深圳农检中心牵头制定并实施团体标准10项,推动苹果、蓝莓、香梨等7大品类实现分级贴标上市,覆盖云南、新疆、贵州等地20余家企业、30余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展区现场设置的分级产品品鉴区,让观众直观感受标准化带来的品质提升与消费信任。

此外,深圳农检中心还联合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成立了全国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中心(深圳),聚焦从种子到餐桌的农业食品全产业链,通过“需求场景牵引+高新成果应用+企业融通集聚+产业创新服务”模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中心还重点打造全谷物创新联合体与鲜食玉米创新联合体,构建了“产业链攻关+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

互动体验,打造“可感可品”新展区

展区融合科技展示与沉浸体验,吸引众多观众驻足。鲜活植株展示区陈列了该中心自主种植的水稻、玉米、菜心、百香果以及与企业合作培育的蓝莓、网纹瓜、藜麦等植株,展现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食品品鉴区有鲜食玉米、西蓝花、白菜薹、牛肉丸和虾等鲜美的农产品供市民现场品鉴。

在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展区,深圳农检中心联合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高校、企业,集中展示了青稞面、全谷物馒头、半精胚芽米等全谷物产品以及红球藻虾、鲜食玉米(农科糯336)、低GI大米以及多年生稻大米等科技转化成果。这些产品正是全谷物创新联合体与鲜食玉米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融合的生动实践,凸显了技术孵化与市场应用的高效对接。

辐射带动,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据悉,“十四五”以来,深圳农检中心累计选派14名帮扶干部,深入新疆塔县、西藏察隅、汕头陇田等地,以品牌打造、标准建立、技术输出为抓手,助力牦牛、沙棘、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发展。展区陈列的牛肉丸、牛肉干、奶酪等帮扶产品配合视频展播,生动呈现“科技赋能暖边疆”的丰硕成果。在汕头陇田,深圳农检中心助力培育6个“圳品”,推动该镇获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

科技为笔,绘就农业现代化新图景

此次参展,深圳农检中心全面展现了其在农业科技、质量安全、品质分级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系统布局与扎实成效。未来,该中心将继续深化科技赋能、强化标准引领、推动产业协同,不断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为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注入持续动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易东 通讯员 胡茂林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