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丨市民认真“找茬”,政府真的“听劝”

深圳特区报&读特评论员 华智超
10-22 07: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最近,一位深圳普通市民火了。两年来,他手持卷尺走在大街小巷,专挑公共设施“毛病”,被网友称为“卷尺哥”“整改哥”。令人称赞的是,他反映的大多数问题几乎都被有关部门“秒整改”。网友纷纷点赞:这就是“深圳速度”。

一把卷尺很普通,“卷尺哥”坚持“找茬”很可贵,深圳有关部门的快速响应也很可贵。他发的视频没有华丽剪辑,只有实在的现场测量:井盖高差几厘米、坡道窄了几公分。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恰恰是城市治理的试金石。一把普通卷尺,量出城市建设短板,更量出城市治理高度。

“卷尺哥”的走红是因为他的热心,他关注的多是“分外事”:井盖不平、树木挡路、公交站设置不合理。他发的视频开头通常是“大家来看看”,接着用卷尺指出问题。这些小事与个人利益无关,却关乎市民日常体验。

“卷尺哥”反映的这些小问题绝大多数很快就被整改:人行道中央碍事的树木,次日便被移走;过窄的坡道被拓宽并做了防滑处理;松动的红绿灯、凹陷的井盖也都被一一修复。连当事人自己都觉得神奇,“不知道是哪位领导派人老盯着我账号”。

“卷尺哥”的“找茬”和市政部门的“秒改”,这种良性互动,吸引了众多网友点赞。“找茬”的很多,这么“听劝”的不多,网友们在点赞“卷尺哥”较真的同时,也对深圳真办事、真解决问题的做法表示肯定。其实,“卷尺哥”并非在市政官网留言,只是在社交平台上发视频,有关部门大可以装作看不见。即便是看见了,他发现的这些问题,说大也不大,解决起来也要走流程,有“拖一拖”“等一等”的理由。但他的“随手一拍”就能得到“立刻整改”,如此“听劝秒改”背后是因为“真的用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怎么样?就是要用群众生活“体感”来检验。城市建得好不好,关键不在于楼有多高、广场多大,而在于井盖是否硌脚、盲道能否畅通……这些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小事,值得被充分重视。

你认真“找茬”,我真的“听劝”,当越来越多市民愿做“行走的传感器”,政府部门做好“在线的应答器”,城市治理就从“你和我”变成“我们”,城市就会越来越美好。正如网友所言:“每个人都可以是卷尺哥卷尺姐。需要反馈请随时反馈,深圳不会让你失望。”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评论员 华智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