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由广州·南湖南艺术家夏宫主办的李晓珞文学作品学术交流会举行。

本次交流会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余位学者参与。学者们通过线上方式齐聚一堂,围绕新生代作家李晓珞的文学作品展开深入研讨,挖掘其创作特质和艺术价值。
李晓珞作为新生代作家的代表,其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她自幼学习舞蹈,曾在哥本哈根马姆特剧院、赫尔辛格剧院等地演出戏剧,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舞台思维。李晓珞的音乐作品曾获华语金曲奖十佳专辑,其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落幕的叙事》、短篇小说集《纸舞台》等,戏剧作品《桥下,月光穿过孔洞》《海德先生》均改编自《纸舞台》并搬上舞台。目前,她的新剧《美丽的魂》正在排练中,预计不久将与观众见面。
在交流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郑伟教授指出,李晓珞的作品具有明显的独创性,其多维叙事的交织和碰撞为不同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解空间。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静蓉教授认为,李晓珞的小说充满了“实验性”和“思想性”,作品中萦绕着“中式怀旧”的基调。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宋声泉教授强调,李晓珞的小说展现了独特的叙事追求,文体互渗的特征明显,人物对话和独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胡洪春副教授认为,李晓珞的《纸舞台》通过轻盈的笔触承载了沉重的存在之思,构建了关于记忆、创伤与救赎的现代寓言。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危明星副研究员指出,李晓珞的小说整体呈现出清冷的风格,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幽暗与光明。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秦莹老师认为,《纸舞台》以独特的舞台思维重构小说叙事,展现了人物命运与人性困境的交织。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陈雨泓老师认为,李晓珞在小说与诗、古典与现代、异域与本土之间游刃有余,展现了出色的叙事能力。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罗菁指出,《落幕的叙事》以三重叙事结构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从多个视角展开非线性叙述,展现了新生代作家对文学传统的超越与重构。知名书评人苏菲马文认为,《落幕的叙事》展现了叙事的当代性,挑战了偏颇和麻木。文化学者高敬认为,《落幕的叙事》构建了一个多维的寓言世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次学术交流会为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共同探讨新生代作家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探索与创新。
(活动方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叶志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