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靠“意念”站立行走!深圳西部首个脑机接口康复病房建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张琦辉 苏木东 文/图
10-16 19:0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逐步推广脑机接口康复技术

在科技与医疗深度融合的今天,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片中的“意念”控制设备,已悄然走进现实医疗一线。日前,记者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获悉,该院脑外科(神经外科)张力教授团队建立起深圳西部首个成建制的脑机接口康复病房,脑外科康复治疗迈入“人机融合、精准干预”的主动康复新阶段,为众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重燃康复希望。

以38岁的患者成先生(化名)为例,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他,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术后曾一度因经济压力与康复前景感到绝望。在张力教授团队的主导下,他在术后第三天便开始了系统性的脑机交互康复治疗。通过脑机交互神经康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他在机器辅助下重新站立、迈步,设备同步响应其行走时的脑电信号并进行智能调节。令人欣喜的是,仅两周时间,成先生已能实现独立缓慢行走,康复周期较传统方式大幅缩短。

同样受益的还有60岁的颅内肿瘤患者黄大叔(化名)。在接受脑肿瘤切除术后,他通过脑机接口设备进行康复,从术后第一天需两人搀扶,到第三天即可在脑机交互下外骨骼机器人辅助下迈腿行走,一周后竟能独立缓行。“机器好像明白我的意图,我通过想象就能控制设备”,黄大叔与家人连称神奇。

能实现这样的突破,源于深厚的学科积淀。作为宝安区临床重点学科与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主委单位,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外科长期致力于颅脑肿瘤精准诊疗、微创手术、昏迷促醒等神经外科前沿领域。为实现术后康复环节的突破,科室前瞻性地成立了脑机接口康复病房及配套门诊,定期安排专科医师出诊,并成建制引进了多套“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康复设备,涵盖脑机交互神经康复肌电反馈、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以及手功能康复训练仪等,全面覆盖脑卒中、脑外伤等所致偏瘫、截瘫患者的上肢、下肢、吞咽及手功能康复需求。

这一康复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了“大脑—设备—反馈”的智能闭环系统:设备实时捕捉患者运动意图对应的脑电信号,通过外骨骼或电刺激等方式辅助动作执行,并将感觉信息实时反馈回大脑,形成完整的脑机接口回路,从而有效促进神经通路重建与功能重塑,实现“所想即所动”的主动康复。

这一变革不仅极大提升了康复训练的针对性与效率,更激发了患者的参与积极性与康复信心,推动康复模式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康复”转变。截至10月14日,脑外科脑机接口病房已为超过80人次患者提供康复服务,效果显著,广受患者及家属肯定。未来,脑机接口康复技术还计划逐步推广至康复科、脑病科等更多临床科室,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编辑 秦天 审读 李斌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张琦辉 苏木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