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这座城市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将标准化作为民生服务提质增效的核心抓手。从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到教育资源的均衡供给,从养老服务的温情守护到医疗急救的高效响应,从食品安全的严格保障到政务服务的精准赋能,深圳以多领域协同、全链条覆盖的标准化实践,打造出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深圳样板”。
公共服务与教育领域,标准化成为打破资源壁垒的关键。福田区作为全国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区,构建覆盖9大领域的标准体系,2023年以第一名通过国家验收,依托“i福田”小程序与“民意速办”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实现公共服务高度均等。这一“全域贯标”思路为教育领域提供借鉴,深圳市教育局依托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构建“五位一体”教育数字化标准体系,覆盖智慧校园、设备配置等维度,积极推动平台应用,还将优质经验辐射外地,助力教育均衡。
养老与医疗急救领域,标准化聚焦特殊群体需求。深圳市民政局组织深业健康产业投资运营(深圳)有限公司承担国家级社区居家养老试点,构建全链条标准体系,布局服务网点、提供上门与助餐服务、推进适老化改造,填补老龄大学、深港养老互认等标准空白。医疗急救方面,深圳市卫健委联合市第二人民医院发布国内首个《卒中急救地图建设规范》,打造“1小时卒中救治圈”,通过急救车与平台对接、医护远程联动缩短救治时间,标准经验在全国推广。
食品安全与政务服务领域,标准化夯实城市发展根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打造“圳品”品牌,以“1+2+N”标准体系全链条保障食品安全,还通过“技术+产业+消费”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政务服务上,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推进国家级“智慧+个人破产事务管理”试点,发布全国首个个人破产地方标准,通过专业辅导帮助“诚实而不幸”的市场主体再生,相关机制纳入国家综合改革试点经验。
从公共服务到教育、养老、医疗,再到食品安全与政务服务,深圳的民生标准化实践已形成“顶层设计-标准研制-落地实施-监督优化”的全闭环体系。这些跨领域成果相互支撑、彼此赋能,推动民生服务从“有保障”迈向“高品质”,更彰显了深圳以标准化破解民生痛点、提升治理效能的决心,为全国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编辑 崔莹莹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洪鹏辉 三审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