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站里的“水魔法” 深圳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10-14 17:3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金秋十月,在深圳市光明区TCL华星庞大厂区的深处,一座四层楼的动力支持站正发出低沉的轰鸣声。走进其中,仿佛踏入了一座精密的“水循环心脏”。TCL华星水气化部纯水工程师曹菲熟练地在设备与仪表间穿行,机器的运转声包裹着她的声音:“面板生产离不开水,但在这里,我们会‘滴滴计较’。”

TCL华星所在的面板行业是能源和资源的“大胃王”。因此,从建厂伊始,节水节电就成为贯穿始终的追求。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与管理优化,TCL华星成功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至98%以上,成功摘得“广东省节水标杆企业”的荣誉。

动力站里的纯水、中水回收系统。TCL华星供图

在曹工的引领下,深圳特区报记者来到了动力站二层,这里是水能够“涅槃重生”的关键所在。两套精密的水回收系统,如同厂区的“双肾”,高效运作。

第一套是“纯水回收系统”。它专门收集厂内各种机台排放的工艺废水。站在“气浮”处理单元旁,曹工指着水池解释:“看,气泡与杂质颗粒会‘浮’到水面,最后再被刮板精准清除。”但这仅仅是净化的第一步。接下来,废水将经历活性炭吸附、多级反渗透膜过滤提纯等层层“关卡”,最终满足回收水标准,重新投入生产线。更精妙的是,工程师们根据蚀刻废水和显影废水浓度差异“因水施策”设计回收路径,不仅高效节水,还节省了处理材料成本。2024年,这套系统让2000多万立方米的“废水”成功“复活”。

第二套是“中水回用系统”。它瞄准的是纯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杂质较多、再提纯不经济的“废水”。曹工介绍说:“这些水虽不够‘纯净’,但‘洗洗涮涮’绰绰有余。”它们被分流至冷却塔、洗涤塔、厂区绿化乃至厕所冲洗等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环节。2024年,这套系统实现了300多万立方米中水的再利用,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点滴归仓”。

技术是骨架,管理则是血脉。曹工告诉记者,TCL华星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自主研发的“EM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如同一位“数字水管家”,实时监控着厂区每一个水表的跳动、每一台设备的能耗状态。它将每年降低水耗1%的目标,精准分解到每条生产线、每个环节。而工程师们则化身“用水侦探”,不断优化设备细节,挖掘着潜藏在细微之处的节水空间。

涓涓细流,终成江海。2024年,TCL华星深圳基地单位产品用水量降至0.50立方米/平方米以下,显著优于广东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 第2部分:工业》中液晶显示器用水定额先进值(0.6立方米/平方米),每年创造节水经济效益1亿多元。

不只是TCL华星,深圳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多年稳定在90%以上。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深圳作为一座水资源十分匮乏的超大型城市,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统筹推进全社会节水、城镇节水降损、工业水效提升、再生水利用及节水产业发展等。目前,深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3.5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6,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6.17立方米,以广东省5.6%用水量支撑全省26%GDP,用水效率稳居全国前列。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