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这次规模空前的“迁徙”中,深圳北站客运车间的全体工作人员,用一次次与时间赛跑的救援 ,一次次贴心入微的服务,将“平安”二字融入每一趟旅程,让数百万名旅客的团圆路、幸福路暖意融融。
旅客突感不适,北站三分钟紧急救援
10月2日14 时10分,A中转换乘区域瞬时客流突破千人,比肩春运峰值。正在用扩音器引导客流的客运员黄浩清,突然被一只颤抖的手抓住:“同志,我心口发闷……”旅客邹先生脸色惨白,身体已开始不受控制地摇晃。
“我来帮你!”黄浩清立刻放下设备搀扶住他,顺势将人安置到就近的重点旅客休息区,同时按下对讲机紧急呼叫:“中转换乘区有旅客突发心脏不适,需医疗支援!”90秒后,携带应急药箱的机动客运员刘畅、林敏赶到,快速为邹先生测量血压;客运副值班员雷明利同步抵达,带领两名志愿者在前方引路,
黄浩清与刘畅一左一右架起邹先生,向医疗点移动。从接到求助到移交医护人员,全程仅用3分17秒。“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全靠他们托着我走。”事后邹先生特意送来锦旗。
默契联动:用标准化流程跑出救援加速度
10月6日下午,深圳北站迎来了返程客流,各站台都处于忙碌状态。15时30分,2 站台,一阵呼救声突然响起:“救救我的孩子!” 一名母亲抱着倒地的儿童,急得浑身发抖。
客运员欧阳文静闻声冲上前,只见孩子因腹部剧烈疼痛蜷缩在地,浑身不停颤抖,“您先稳住,我马上联系急救!”接到通知的副值班员凌小清立即拨通急救电话,同步协调开通绿色通道;站台机动肖瑞提着应急箱飞奔而至,蹲在孩子身边观察体征,轻声尝试与孩子沟通缓解其恐惧。短短2 分钟,李文豪推着轮椅赶到,另一名客运员黄琪则提前跑到站台出口处,疏导过往旅客:“麻烦大家让一让,有急症儿童需要送医!”
四人迅速形成救援小组:凌小清在前开路,黄琪紧随其后维持秩序,李文豪与肖瑞小心地将孩子抱上轮椅,一路小跑向车站东广场进发。奔跑的几人的制服很快被汗水浸湿,却没人放慢脚步。当他们推着轮椅冲出广场出口时,120 救护车刚好抵达,李文豪与肖瑞合力将孩子稳妥抱上车,还不忘向医护人员简要说明孩子症状。“多亏你们送得及时,再晚几分钟就危险了。” 医护人员的一句话,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松了口气。
同日 16 时许,深圳北站 A10 检票口再现紧急情况。客运员宋禹松发现怀孕五个月的孕妇扶着栏杆喘息,立即呼叫支援:“A10 有孕妇不适,需医疗支援!”1分钟后,副值班员腾智杰、闸机班长聂楠赶到,一人查看脉搏体征,一人联系站内医疗点;客运员宋庆雪、阮雯则一路小跑护送。
“从发现到医护到场不到5分钟,制服上的汗渍就是最好的承诺。”下班后,李文豪记录了这场难忘的经历。
“小扫把”巧解旅客“大难题”
“我的手机掉下去了!”10月 5日10 时12 分,6 站台传来旅客王同学的哭喊声。手机卡在股道缝隙中,常规拾物器无法夹取,而后续 D3316次列车10分钟进站。
“您先退到安全线外,我来想办法!”客运员郭俊汝用对讲机向值班员、综控室报告情况后,盯着缝隙沉思片刻:“用扫把!”她将扫把杆与撮箕用铁丝绑紧,另一名客运员孙权方做好安全防护,用双手扶住她的腰。郭俊汝俯身趴在站台边缘,慢慢将自制工具伸入股道,精准对准手机轻轻一铲,稳稳将手机收入撮箕。整个过程仅用2分 40 秒,未影响后续列车进站。
贵重物品遗失,北站守护旅客 “一生之重”
10月7日上午10 时许,双节假期返程客流进入高峰。一名旅客匆匆跑到服务台,声音带着哭腔求助:“我的灰色双肩包不见了,里面有结婚用的对戒,找不到的话婚礼都要延期了!”
“迎春花”服务队队员罗美微立即放下手中工作,一边安抚旅客情绪:“您别着急,我们一定尽力帮您找!” 一边迅速引导旅客回忆关键信息:包的外观特征、最后见到包的地点、乘坐的列车班次及座位号。
凭借多年服务经验,罗美微判断双肩包大概率遗落在候车区或列车座位上,她第一时间联系综控室,调取旅客途经区域的监控录像。
通过监控画面细致排查,罗美微、陈洁发现旅客在 A8 候车区起身时,双肩包不慎滑落至座椅下方,后被清洁人员误当作无主物品暂存。确认线索后,她一路小跑前往物品存放处,将完好无损的灰色双肩包取回。当旅客从包内取出对戒,看到戒指安然无恙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杨渝嘉 三审 郑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