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楼栋长治理新路径,西丽街道“楼栋长学院”项目启动首场培训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09-29 19: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未来在西丽街道各社区推广

楼栋长作为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其能力提升与体系化建设是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连日来,南山区西丽街道以松坪山社区为试点,率先推出“楼栋长学院”赋能项目,通过“选、练、用、评”四步培育机制,系统构建楼栋长成长与作用发挥的新路径。

当天,西丽松坪山社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楼栋长赋能活动——“人际纠纷调解工作坊:高效沟通ORID技术”。街道网格管理中心代表、街道楼栋长联合会秘书长曹玟、松坪山社区楼栋长等共同参与,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和实战模拟,重点围绕ORID(事实—感受—想法—行动)沟通模型展开训练,有效提升楼栋长在纠纷调解中的专业能力。

项目启动: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运转”,体系化破解楼栋长履职难题

西丽街道此前已成立街道楼栋长联合会及各社区分会,但因缺乏持续赋能机制和系统支持,实际运作效果未达预期。今年,街道选取松坪山社区这一典型大型混合型社区作为试点,推动楼栋长组织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松坪山社区弱势群体集中、各类隐患矛盾突出,对楼栋长的调解、应急与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这一背景,西丽街道立项推出“楼栋长学院”赋能社区治理项目,旨在探索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楼栋长培育与运行机制。

机制创新:构建“选练用评”闭环,打造楼栋长赋能全链条

“楼栋长学院”不仅是一个培训概念,更是一套系统性的治理方法论。项目以“选、练、用、评”为核心机制,覆盖楼栋长从选拔到激励的全周期管理:“选”即拓宽人选渠道,将党员、热心居民、专业能人纳入楼栋长队伍;“练”则通过“专项提升+赋能督导+服务实践”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履职能力;“用”是创设五大实践场景——聚邻里、报平安、消隐患、护环境、善调解、暖慰问,让楼栋长有事可做、有力可使;“评”依托服务积分兑换和年度表彰,构建精神与物质并重的激励体系,推动楼栋长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作为”的转变。

首场实践:聚焦纠纷调解,ORID技术助力楼栋长“能说话、会调解”

作为“楼栋长学院”的首场活动,本次工作坊聚焦基层常见纠纷调解场景,引入专业ORID沟通技术,着力解决“有理说不出、说了不管用”的现实难题。培训中,导师逐步引导楼栋长掌握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关注当事人感受、解读深层需求、最终导向解决方案的沟通逻辑。通过高度模拟真实的邻里矛盾和家庭纠纷案例,楼栋长在角色扮演中实践化解冲突、达成共识的方法。

“之前劝架总劝不到点子上,现在明白了要先倾听、再共情、最后引导双方自己提出解决办法。”一名参与培训的楼栋长在分享环节说道。

西丽街道网格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按计划推进“楼栋长学院”各项活动,包括组织楼栋长外出参访学习、开展述职考评、举办服务开放日等,尤其是“网格员+楼栋长”共治平台的搭建,将明确双方职责与协作流程,形成信息共享、问题共解的责任共同体,真正实现“网格向下延伸、楼栋向上支撑”,切实将松坪山社区楼栋长分会激活、用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楼栋长培育和管理经验,未来在西丽街道各社区推广,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注入新动能。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