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奶时宝宝突然小脸憋得发紫、剧烈咳嗽甚至无声挣扎……
这不是电影剧情,而是很多家庭真实经历过的惊心时刻。
图源:平台截图
呛奶,是新生儿和小月龄宝宝最常见意外之一,严重时4分钟即可导致窒息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是每一位家长不能回避的必修课。
1
什么是呛奶?
呛奶是指婴儿在吃奶过程中或吐奶后,奶汁误入气道的情况。
根据严重程度,呛奶可分为两类:
●轻微呛奶:宝宝能自行调整呼吸和吞咽,奶液未真正吸入气道。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和面色(肤色)。通常宝宝会咳嗽几下或稍显不适后恢复。
●严重呛奶:宝宝可能出现频繁剧烈咳嗽、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全身抽动/挣扎、口鼻有奶液涌出等危险信号。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引发窒息、死亡等严重后果。
2
发生呛奶时该怎么办?
首先,发生呛奶时,切勿立即竖抱宝宝!
这是很多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竖抱反而可能导致奶液更深地吸入气道。
轻微呛奶处理
1.保持冷静,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和面色;
2.让宝宝侧卧或平躺,头偏向一侧;
3.用洁净的手帕/纱布包裹手指,轻柔伸入宝宝口腔,清理溢出的奶液及残留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可用婴儿专用棉签小心清理鼻腔分泌物(如有);
5.清理后继续观察宝宝状态,确保呼吸平稳、面色红润。
严重呛奶处理
当宝宝出现哭不出声、面色青紫、拼命挣扎的状态,且经过侧身清理口鼻、拍背等措施仍无法缓解时,务必把握“黄金4分钟”,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并拨打120急救!
1.拍背法:
图源:网络
将婴儿面部朝下,俯卧于施救者前臂上(手臂支撑婴儿前胸,手掌固定其下巴);
将前臂置于大腿,确保婴儿头部低于躯干;
用另一手掌根在婴儿背部肩胛骨中间位置,快速、有力地拍击5次。
2.胸部冲击法:
图源:网络
若拍背无效,小心将婴儿翻转,使其面部朝上,保持头低脚高位;
用两指(食指和中指)在婴儿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快速向下按压5次(深度约为胸廓的1/3-1/2)。
重复步骤1(拍背)和步骤2(胸部冲击)4-5次。若异物仍未排出或婴儿失去反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送往医院。
3
如何预防婴儿呛奶?
日常做好5件事让宝宝远离呛奶:
✅营造安静环境
喂奶前避免宝宝剧烈哭闹,以免吸气时呛入奶液。
✅保持正确喂奶姿势
母乳或奶瓶喂养时,应让宝宝上半身倾斜抬高30°-45°。避免平躺喂奶,尤其不要躺着喂。
✅重视喂奶后护理
拍嗝:喂奶后竖抱宝宝,头靠家长肩部,空心掌轻拍背部数分钟,帮助排出胃内气体。
体位安置:拍嗝后,将宝宝放回床上时保持头高脚低位。建议使用有15°-30°倾斜角度的斜坡垫,使整个上半身均匀抬高(仅垫高头部无效)。
右侧卧位:喂奶后让宝宝先右侧卧30-60分钟,有助于胃内容物顺利进入肠道,再转为平卧。
避免俯卧:切勿让不会翻身的宝宝趴睡,此姿势大大增加窒息风险。
✅关注宝宝状态
宝宝如有感冒、鼻塞、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喂奶时注意妈妈的乳房或奶嘴不要堵住宝宝鼻孔。
边喂边观察,若宝宝嘴角持续溢奶,或口鼻周围出现发青、变色,立即停止喂奶。
对于早产儿或有呛奶史的宝宝,需格外警惕,加强观察,必要时咨询医生。
✅加强看护
喂奶后至少半小时内,家长应在旁看护宝宝。曾有案例因家长短暂离开,导致宝宝严重呛奶窒息,酿成悲剧。
宝宝呛奶时
家长冷静的判断和正确的操作
是挽救孩子的第一道防线
愿每个家长都用不上
但每个家长都必须会!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