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育銮 通讯员 陈云
“按压时要注意深度,大约5-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日前,位于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江岭社区的社区电教室内气氛热烈,一场专为社区居民打造的急救互救教学活动正在进行。居民们积极投入理论学习与实操演练,系统掌握了心肺复苏、AED 使用等应急救护技能,为应对突发意外增添“底气”。
此次活动由江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办,特邀“应急第一响应人”专业导师授课。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聚焦生活中可能遇见的意外场景,教授居民们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方法、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海姆立克法)以及触电、溺水、烧烫伤等意外的应急处置要点。
“光听理论不够,得亲手练才记得牢。”在导师的指导下,居民们轮流上台使用心肺复苏教具进行实操,从胸外按压的力度、手势,到人工呼吸的配合节奏,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练习、纠正。“以前总觉得急救是专业人士的事,今天亲手试过才发现,普通人掌握方法也能救人。”社区居民李女士练习后深有感触,她特意带着女儿一起来学习,“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知识,关键时刻能保护自己,也能帮助别人。”
活动中,导师还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讲解了不同年龄段人群气道梗阻的急救差异,以及溺水、触电后的科学处置步骤,破除了“溺水后要控水”“烧烫伤后涂牙膏” 等常见误区。互动问答环节里,居民们围绕日常急救困惑积极提问,导师逐一耐心解答,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参与活动的居民年龄跨度从8岁到60多岁,既有家庭亲子,也有退休老人。不少居民在活动结束后表示,希望社区能常态化开展类似培训,让更多人掌握这些“救命技能”。据悉,此次活动是江岭社区提升居民应急素养的举措之一。后续社区将结合居民需求,持续开展更多实用的公益技能培训,让更多人成为“生命守护者”,为建设平安社区筑牢基础。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