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金 别署大金,号篁村;斋号有:拾芥山房、篁庐、秋草半闲堂等。江西赣州寻乌人,1993年南下深圳。先后师从陈墨、黄惇、王镛诸位先生。
1998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
200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
2005年,考入中央美院王镛工作室攻读硕士学位。
2008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获学院优秀研究生二等奖学金,毕业作品荣获三等奖并被学院收藏。
2023年,聘为暨南大学艺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导师。
2024年,聘为广州大学聘为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为深圳市书法院院长、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深圳市福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深圳市总工会深圳市职工书画社社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寸耕社社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兼任深圳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深圳技术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深圳市公安局蓝盾书画协会艺术顾问、深圳市北京大学校友会书画协会荣誉会长、深圳长青大学【赵永金名家工作室】导师、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赣州师专深圳校友会会长、深圳市福田文明学院导师、深圳市华强北街道办侨联名誉主席、深圳市大鹏新区文联名誉副主席。
曾任广东省青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第三届罗湖区政协委员、第六届深圳市青联委员、第七届深圳市青联常委、《香港卫视》“东边西边”栏目特邀嘉宾。深圳市赣州商会第一、二届顾问,深圳市寻乌县商会第一、二届高级顾问。
篆刻作品曾获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优秀奖;书法作品曾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江西省第二届青年书法作品展一等奖、广东省第二届楹联书法展金奖、广东省书法最高奖“南雅奖”等;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全国首届青年展及全国第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等,书学论文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出版有《赵永金书法篆刻作品集》、《全国七十年代书家精选集•赵永金》、《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作品集•赵永金》等。主编有《当代印坛—广东印人解读》(一、二、三卷)、《宋扶风马氏墓志铭》、《欧》《颜》《柳》《赵》字帖四种(江西美术出版社)、《经典碑帖学习教材——乙瑛碑》(江西美术出版社)等。独立策划书法篆刻学术展览活动百余次,曾应香港康乐与文化事务署之邀于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作专题讲座。并于南方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技师学院、深圳市总工会等政企部门作书法讲座。
岭上飞鸿 书坛中坚赵永金
文/刘传启(笔名子夜,中国作协会员)
墨韵人生,逐梦前行
在书法的浩瀚星河中,赵永金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以其独特的艺术轨迹和不懈的追求,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一、墨香启蒙:幼学初绽天赋芒
上世纪七十年代,赵永金诞生于寻乌县南桥镇团建村这片质朴的土地。他的伯公(爷爷的堂哥),是家乡备受敬仰的师范生,博学多才,德高望重。每逢春节,乡邻们总会满怀热忱地登门,向伯公求取那寓意吉祥的年对。伯公手持毛笔,在红纸上挥洒自如,笔锋游走间,一个个刚劲有力、灵动飘逸的字迹跃然纸上,引得众人啧啧称赞、满心崇拜。这一幕,如同电影般在年幼的赵永金脑海中不断回放,深深烙印在他的心灵深处,成为他对书法最初的美好憧憬与向往。
赵永金少年时代临习的唐楷(1985)
初涉习字之路,叔叔精心挑选了两册由叶圣陶题名的《中学生字帖》(颜真卿与柳公权各一册)赠予赵永金,眼神中满是期许,希望他能勤学苦练,传承伯公的笔墨风采。赵永金初次握笔,便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天赋。写字课上,他的作业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老师常常要求他写两份,其中一份会贴在黑板上,成为其他同学竞相模仿的范文。步入中学后,他所书写的字迹,常常被老师误认为是字帖原本,引得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端详,眼中满是羡慕与钦佩。学校出黑板报时,赵永金的字更是成为了“点睛之笔”。每当他站在黑板前,手持粉笔,在黑板上龙飞凤舞时,同学们便会像一群小粉丝一样,簇拥在他身旁,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崇拜。那一刻,赵永金仿佛化身为记忆中威风凛凛的伯公,心中涌起一股小小的骄傲与成就感,这股力量如同强大的引擎,驱使着他在同龄人贪玩好动的年纪,毅然丢掉弹弓,全身心地投入到执笔研墨的世界中。
幼年时,在热爱书法的叔父的悉心熏陶下,赵永金初次握起了毛笔。从为乡亲们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到为班级精心绘制板报,书法就像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赋予了他自信与骄傲,悄然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引领他驶向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艺术海洋。
赵永金是7周岁入学的,或许是年龄稍长带来的成熟与专注,赵永金在学习上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前夕,乡镇举办了一场书法比赛,老师们一致认为赵永金是不二人选,全票举荐他参加。赵永金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发挥,一举夺得第一名。当校长得知这个喜讯后,兴奋不已,立刻率领教导主任和语文老师一行人,敲锣打鼓,奔走全村,为赵永金道喜。那热闹的场景,仿佛是一场盛大的庆典,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叔叔更是难掩激动之情,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从上海订阅的《书法》杂志送给了赵永金,并殷切地叮嘱他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将来考上书法专业研究生。叔叔的这句嘱咐,如同一声响亮的号角,在赵永金的心中久久回荡,影响了他的一生。
小学毕业证书的照片是赵永金人生“第一照”
1985年,赵永金(第三排左5)毕业于南桥公社车头小学
二、教坛耕耘:才情初显育桃李
初中毕业后,学校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报考中专。1988年,赵永金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瑞金师范学校。在这所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里,赵永金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不仅担任班长,还兼任过团支书一职,并且连任三年学校学生会干部。在师范的“星星”文学社里,他更是当之无愧的骨干成员。他钟情于写诗与散文,文学社中写作高手如云,但他的美术与书法却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格外耀眼,成为了社团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担任文学社社刊编委及书法社社长,积极参加各类书法比赛,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一次次拿下各类赛事的奖项,为自己的艺术之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师范毕业后,赵永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先后在南桥赤珠小学、车头小学执教。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知识。他的教学成绩斐然,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分别提升了35分、25分。他以优美的粉笔画和遒劲的粉笔字吸引着学生的目光,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们都喜欢围在他身边,听他讲述书法的奥秘,感受艺术的魅力。
1992年秋于家乡寻乌河畔留影,其时调入职业高中担任美术班班主任兼书法美术教师
赵永金携职业高中美术班部分同学写生留影(1992年)
1992年秋,县教育局下文调他到留车中学高中部担任美术班班主任老师兼书法美术教师。在这里,赵永金宛如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呵护着每一朵艺术之花。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学生们打开了艺术的大门,引导他们探索书法的奥秘,感受美术的魅力。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迈向了更高的艺术殿堂,其中有位学员骆鸿鑫多年前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杭州市临安区书法家协会书协副主席),多位学员成为省级书协会员,有的成为机关公务员,有的在中小学从事书法美术教育,有的成为企业家或设计师等等。
职业高中美术班部分同学毕业多年后返校留影(图片源自《留车中学校志》)
三、逐梦鹏城:潜心艺海谱新章
乡下生活虽然亲切温柔,但对于心怀梦想的赵永金来说,这似乎并不是他人生的终点。或许是因为年少时叔叔、伯公在他心中种下的艺术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或许是墨汁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赵永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他在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依然日夜勤练书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祈盼着能够有更深入的学习和深造机会。
一个偶然的契机,如同命运之神的一次眷顾,赵永金在深圳结识了诗书画印兼修的陈墨。两人相谈甚欢,陈墨被这位来自小镇的青年对书法的执着和热爱所打动,对他十分赏识,愿意为他提供一个学习与工作的机会。也是在这一年,赵永金结识了同样痴迷书画的文艺女孩,两人志同道合,很快便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后来她成为了赵永金相伴一生的妻子。
1993年,应陈墨老师邀请,赵永金来到了深圳。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心绪复杂,一边是熟悉而安稳的家乡生活,一边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梦想之路。刚满21岁的他,面临着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抉择。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他狠了狠心,瞒着家人毅然放弃了公职,踏上了南下深圳的征程,拜陈墨为师,在他的书画廊“半工半读”,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篆刻艺术的学习中。
在深圳的日子里,赵永金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跟随陈墨老师潜心学习书画篆刻。他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不断探索艺术的奥秘。每一个夜晚,当城市渐渐沉睡,他依然坐在书桌前,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一笔一划地练习着,感受着毛笔与纸张的亲密接触,体会着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他的努力和坚持得到了回报,他的技艺不断提升,在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西泠印社理事陈墨老师莅深作指导 2018
墨韵人生,从爱启程到鹏城逐梦
一、墨香定情:双节浪漫,佳话流传
1995年,23岁的赵永金迎来了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元宵节。这一天,恰逢西方情人节与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浪漫交汇。在这充满双重浪漫氛围的日子里,赵永金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以墨宝为媒,私订终身,谱写了一段浪漫佳话。时间回溯到两年前,深圳香蜜湖边,刚刚考上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她,被赵永金的才华深深吸引。赵永金于乙亥元宵为她写下《玉漏迟》一词:
乙亥元宵,系中国情人节,恰逢西方情人节与之际会,实属双重佳日。美景良辰,遥忆伊人,相思情浓,有感而作此篇权当鲜花以赠之。
鹏城花事早,香蜜湖边,花事盛了。一水迢遥,还忆当初云雨小,芸芸众生细觅,想梅沙此地风调。芳容醉我心,翰墨结缘尤好。
堪想往来无边,似过眼云烟,俗情难倒,伊人心煎,偕同赵郎齐恼。最忆海上浪笑,便把我胸中尘扫。夜难晓,天若痴情将老。
这首饱含深情的词作,于1995年3月13日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动人故事。
1998年,赵永金与妻子香港婚宴剪影
二、鹏城创业:书画起航,安居逐梦
1996年,赵永金从陈墨手中接下书画廊,开启了在深圳的创业征程。经过两年的努力打拼,1998年,赵永金在深圳买下一处住宅,实现了安居乐业的小目标。
然而,就在人生看似一帆风顺之时,赵永金却陷入了对儿时练字时光的深深回忆,儿时练字时窗外那轮皎洁的月光,时常在他心头浮现。同年,经济条件好转、已成家立业的他,怀揣着对书法艺术的更高追求,不顾人生坦途的诱惑,毅然地负笈南京艺术学院。在这里,他有幸受业于书法家黄惇等先生,在艺术的殿堂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也是在这一年,赵永金征得妻子的理解,正式拜师黄惇,接受书法“科班”训练。与此同时,他的艺术才华开始崭露头角,其篆刻作品不仅入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还在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赛中荣获优秀奖。2001年,他的行书作品荣获江西省第二届青年书法作品展一等奖。
而立之年的赵永金,仿佛神来之笔穿越寻乌的山风,重回少年手中。为了更纯粹地追求书法艺术,他索性关闭了书画廊,从此只潜心于书法创作与研究。
与南艺同学(左二:朱圭铭,中:盛薇;右一:陈曦,右二:诸葛丽娜)秋游栖霞山1998
2014年春节,携妻儿至南京给黄惇老师、师母拜年
三、北上深造:艺境精进,声名远扬
2002年,赵永金毅然关掉生意颇为不错的画廊,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专攻书画印。他被中央美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录取,受业于王镛等名师,艺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不久之后,赵永金一幅尺八屏行草书在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大展中荣获最高奖“全国奖”,一举蜚声书法界。2005年,他更是被中央美院录取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成为中央美院王镛工作室2005级三名研究生之一,实现了学术与艺术上的双重突破。
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与导师王镛教授合影2008
四、鹏城深耕:协会领航,书派崛起
在北上读研之前,赵永金便积极投身于深圳书法事业的发展。他发起成立了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并当选为主席。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尽管学业繁忙,但他依然经常返深,举办一系列大型书法活动。从2006 年的“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到外来青工书法大赛;从“印象福田”篆刻展、“广种福田”书法展再到“岭上雅集”书法展,赵永金精心策划的 50 多次书法展览,为深圳青年书法家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力地推动了“深圳书派”的日益崛起。
为深圳福田高铁站贵宾厅创作巨幅书法(2016)
原广东省书协副主席、深圳市书协主席陈钦硕评价道:“深圳书法篆刻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不少新人新作,成绩斐然。赵永金的努力推动了深圳书法的发展,值得称道。”与此同时,深圳市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文联、公安局、检察院、纪委监委、老干部局、共青团深圳市委等政府机关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亦纷纷将书法活动交由赵永金及其主持的深圳市书法院策划、承办、评审。赵永金也因此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嘉奖,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来深建设者”。其后一年,他又被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深圳市青年联合会推荐为“深圳市第十一届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这一系列重大抉择,涉及职业、事业、金钱,甚至家庭与孩子。若非对书法怀有深深的挚爱,若非书法散发着强大的吸引力,他绝不可能痛下决心,一次次背井离乡,心甘情愿地“折腾”。这既是个人兴趣爱好的驱使,更是书法魔力的体现。可以说,是一个人选择了书法,倾心爱慕、执着追求;也可以说是书法选择了一个人,并不断书写、精心塑造着他的人生。
赵永金篆刻138cmX34cm 2024年
墨香润世,情筑书途
在书法艺术的广袤天地里,当多数人趁着名师光环与获奖东风,在艺术市场的浪潮中逐利前行,或是选择一条安逸闲适的艺术探索之路,做个逍遥自在的职业艺术家时,赵永金却踏上了一条与众不同且充满挑战的征程——将满腔心血倾注于书法普及事业。
他宛如一位执着的拓荒者,先后发起创办了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深圳市书法院和荔湖书院。每一处机构的诞生,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每一次大型书法活动的精心策划、组织与承办,都为书法爱好者们搭建起了一座座交流与展示的璀璨舞台。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创办书法网站,精心策划出品艺术书籍。以体制外之身,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成功激活了深圳书法潜藏的巨大能量,有力地推动了深圳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唯有他自己最清楚。
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回望那些未曾选择的路,心中难免泛起丝丝涟漪,赵永金亦是如此。即便在深圳书法界已然声名鹊起、风生水起之时,他依然心系家乡那片孕育他的土地,对家乡的书法事业满怀深情与牵挂。在赣南这片热土上,举办的全国性书法大赛、中学生书法大赛以及写字教育活动中,处处都能看到他倾力支持的身影。也因此荣获了赣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客家之子,赣州骄傲”这一无比光荣的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贡献的高度认可,更是他与家乡之间深厚情感的有力见证。譬如,在家乡南桥镇团建村,他参与创办了赣南第一家乡村美术馆,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回馈。
赵永金小楷 《心经》138cmX34cm 2024年
赵永金的书法,宛如一股清泉,清雅散淡,格调隽逸,透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而他本人,更是儒雅谦和、平易近人,仿佛一位从古代走来的君子。在他眼中,书法并非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应是能够走进千家万户、为大众所共享的精神食粮。2008年,对于赵永金来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年,他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荣获文学(书法)硕士学位。在校期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年度二等奖学金,毕业作品书法长卷更是荣获研究生优秀毕业作品展三等奖,并被学院永久收藏。他的毕业论文《论影响清初帖学衰微的几个因素》更是入选了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
赵永金与饶宗颐、杨善深、欧初三老合影留念 2004
时光流转至2011年,深圳市书法院在众人的期待中正式成立。踏入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雅趣的世界。朗月清风,雅致非凡,然而却又宾客如云,热闹非凡。这里就像是一个文化的磁场,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无论是政府官员、高校教授、学校学子,还是媒体记者、资深律师,亦或是社会大众;无论他们来自繁华的北京、上海,还是充满历史韵味的南昌、澳门,甚至是遥远的新加坡、韩国,赵永金都以书法为纽带,真诚地与每一位来访者结交善缘。在这里,书法成为了一种跨越地域、跨越身份的通用语言,让不同的人因对书法的热爱而相聚在一起。
2023年11月,深圳市总工会成立“深圳市职工书画社”,这一消息如同春风般吹进了赵永金的心中。时任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书法院院长的他,怀着对书法事业的无限热忱和对职工文化建设的责任感,欣然出任书画社社长。回顾自己的书法之路,从江西寻乌那个籍籍无名的任课教师,一路走到现在,他深知自己生于基层、长于基层,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份对基层的情怀、一份奉献的义务。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策划、举办书画活动的丰富经验,赵永金加入深圳市职工书画社后,与同事们齐心协力,将各种书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理论层面,书画社开办了多场文化大讲堂和线上线下讲座,邀请业内专家为职工们传授书法知识和艺术理念;在实践方面,不定期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书画培训,让职工们能够亲身体验书法的魅力,提高书写技能。不仅如此,深圳市职工书画社还积极组织志愿活动,将艺术的美妙与乐趣带到更广泛的市民朋友身边。今年春节,赵永金联合其他名家挥毫泼墨,精心制作了 1000 多幅对联,按照区域派发给职工和市民朋友,为他们送去了一份浓浓的节日祝福和诚挚的心意。
在深圳市职工书画社,赵永金社长题写“深圳市职工书画社”的视频广为流传,成为了书画社的一张文化名片。书画社成立之后,与书法、艺术相关的公益性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职工们对这些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踊跃报名参与。这些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创意十足,既有传统的书法展览、笔会交流,也有新颖的书法体验工作坊、线上书法竞赛等。赵永金看着职工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不禁笑称,加入深圳市总工会工作之后,才深刻了解到这么多场次、这么高频率活动的背后,工会同事们是如何不辞辛劳、默默付出的。他心中对工会同事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书画世界》2020年1月号“中坚”—赵永金专题
赵永金不仅积极投身于各类书法活动的组织与推广,还积极投身书法教育事业,广收门徒。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将自己的技艺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耐心地指导他们书写的一笔一划,引导他们领悟书法的精髓。同时,他还精心打造深圳书法院微信公众号平台,从内容的策划、撰写到排版、发布,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在他的努力下,该平台逐渐成为了书法界颇具影响力的自媒体之一,为传播书法文化、推广书法艺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这些琐碎而又重要的事务中,无疑减少了他潜心笔墨创作的时间,但他从未有过一丝后悔。他曾深情地说:“我是个把书法当作事业来做的人,书法就如同我的血液在身体里流动。”这简单而又真挚的话语,显然是他发自内心的真诚呼声,也是书法对他人生的深刻指引。
赵永金行书 月写山行联 180cmX24cmX2 2024年
因选择书法,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一个普通的任课教师成长为在书坛有一定影响力的书法家;又以书法为桥梁,他影响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书法的世界,感受书法的魅力。这就是赵永金给出的答案,一个充满情怀与担当的答案。而正是这样的答案,让他的书法作品由单纯的技巧层面升华至道的境界,有了温度,进而生动鲜活起来,在书坛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身为深圳市民,赵永金对总工会的支持既充满感激又深受感动。而作为工会的一员,他对深圳市职工书画社的未来还抱有更高的期盼。他回忆起有几次,看见一些住得偏远的爱好者为了参加活动,转了几次地铁,气喘吁吁地赶到现场,他的心里既感动又惭愧。感动于爱好者们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惭愧于自己目前还不能为他们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他希望,未来职工书画社能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开枝散叶,普及到深圳的各个区、甚至各个街道。届时,再邀请每个区域的书画家协力相助,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合力,让艺术的触角延伸得更广泛,为一些偏远区域的爱好者提供更大的便利,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赵永金于工作室接待来访同好剪影
步入赵永金的工作室,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一个清幽雅静的水墨天地。推开那扇厚重的红木大门,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晴空透过古色古香的窗棱,洒下一片片柔和的光影,将或装裱、或悬挂、或随兴堆放在书桌地板上的书法作品映照得更加灵动。那些书法作品,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婉约,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在工作室最显眼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句古诗——“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赵永金将之用庄重的隶书写成,感触极深。他说,深圳以奋斗文化闻名,自己也是在这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画学徒逐渐成长为一名有一定成就的书法家。奋斗之路就如同在大海中航行,大海浩渺无边,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又偶有惊涛骇浪,让人心生敬畏。但他希望青年水手们能够勇敢地扬帆起航,怀揣着梦想和信念,坚信自己定能顺利抵达目的地。同时,我们也要像聪明的航海家一样,顺应风势,不断调整航向,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途中的困难。书法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跨越时光的长河,与古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人也会因此变得宁静从容,内心充满力量。赵永金希望自己能借深圳市职工书画社的平台,更好地推广书法之美,为深圳市民们带去一份精神慰藉和审美享受,也让青年们在奋斗之余有一个陶冶情操的爱好,舒缓压力,平心静气,方能养精蓄锐,乘风破浪,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刘传启 笔名子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赣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寻乌县作家协会主席
赵永金书法作品欣赏
▲赵永金行草-临金农手札48cm✕77cm 2003年
▲赵永金行书-一树数竿联228cmX26cmX2 2004年
▲赵永金小楷-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
61cm✕16cm 2007年
▲赵永金大篆-受命卜居联
227cmX30CMX2 2008年
▲赵永金行草-钱珝诗
136cmX34cm 2010年
▲赵永金大篆-学人边方七言联
230cmX26cmX2 2010年
▲赵永金行草-姚广孝《题画》
136cmX34cm 2012年
▲赵永金行草-郑板桥诗
136cmX34cm 2012年
▲赵永金行草-王绂《题画》
136cmX34cm 2012年
▲赵永金行草-恽寿平诗
136cmX34cm 2014年
▲赵永金 行草-杨万里-黄山谷《好事近》各一则
136cmx33cm 2015年
▲赵永金 题跋 北齐《镇远将军造像》2016年
▲赵永金 篆书《慎言》横幅
136cmX34cm 2017年
▲赵永金 行书 吴之章诗
136cmX68cm2017年
▲赵永金 行书 叶剑英《读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
34cm×136cm 2017年
▲赵永金 草书 布袋和尚诗 2017年
▲赵永金 隶书题匾耕读园35X138 2018
▲赵永金 行草吴之章诗句
34cX136cm2018年
▲赵永金 篆书 观然
33cm×136cm 2018年
▲赵永金 行草书-文征明诗
35cmx138cm2018年
▲赵永金 隶书 “竹石壶觞”联
32×178cm×2 2018年
▲赵永金 隶书-竹石壶觞联
33×178cm×2 2018年
▲赵永金 行书竖幅-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34 cmx 53cm 2018年
▲赵永金 草书-李洞诗句
34cmX68cm2018年
▲赵永金 行草-陆游《东村》
68cmX68cm2019年
▲赵永金 隶书-题匾-隐轩
138cmX34cm2019年
▲赵永金 草书-宋-陈起《夜过西湖》
138cmX34cm2019年
▲赵永金 草书-明-钱澄之《饮僧》
138cmX34cm2019年
▲赵永金 隶书-绿借青分联
180X33cmX22019年
▲赵永金 行草-乐府诗集(南北朝)《敕勒歌》
138cmX34cm 2019年
▲赵永金 行草-苏曼殊《吴门》68cmX68cm2019年
▲赵永金 篆书更筑先安联
138cmX23cmX2 2019年
▲赵永金 行草-陈作耕《题荔枝公园》诗
68cmX68cm 2019年
▲赵永金 草书-李方膺题画梅
138cmX35cm2019年
▲赵永金 篆书 两三十万联
138cmX23cmX22019年
▲赵永金 草书-陈维昌诗
180cmX48cm2019年
▲赵永金 隶书-新春寄语
50cmX136cm2020年
▲赵永金 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
96cmX180cm 2020年
▲赵永金 行书-王昌龄《送柴侍御》
35cmX137cm2020年
▲赵永金 隶书-书存室有联180cmX33cmX22020年
▲赵永金 草书-杨万里《夏夜追凉》
48cmX180cm2021年
▲赵永金 草书-王书升《访余湘帆不遇》
138cmX55cm2021年
▲赵永金 草书-尚颜《送朴山人归新罗》
48cmX180cm2021年
▲赵永金 行书-周恩来诗
42cmX180cm2021年
▲赵永金 草书-笔底纸上联
32cmX180cmX22022年
▲赵永金 行草-龚贤自题《山崖茆屋图》
138cmX34cm2022年
▲赵永金 隶书-笔濯花摇联(香港回归25周年)
32cmX180cmX2 2022年
▲赵永金 草书-笔濯花摇联
32cmX180cmX2 2023年
▲赵永金 草书-苏轼《题西林壁》
68cmX68cm2023年
▲赵永金 隶书-瑰奇星摘联(江西省寻乌县文昌阁)
32cmX180cmX22024年
▲赵永金为家乡文昌阁题匾并创作瑰奇星摘联
▲赵永金 行书-有时无限联
32cmX180cmX22024年
▲草书-曹茂之《兰亭诗》
138cmX35cm2024年
▲“合体”书-身似云在联
32cmX180cmX22024年
▲赵永金-行书-今日前身联
32cmX180cmX22024年
▲赵永金 隶书-题匾-龙泉山庄
138cmX35cm 2025年
▲赵永金 草书-唐·卢仝《 七碗茶歌》选句
48cm×78cm2025年
▲赵永金 草书-韩偓《草书屏风》52cm×180cm2025年
▲赵永金 隶书-鹤窥鱼上联32cm×178cm×2 2025年
编辑 李璐 审读 杨渝嘉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