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榜单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6.4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国内专利授权量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
科技创新,深圳跻身全球第一梯队。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滋养。
从初创期的“雪中送炭”,到成长期的“添柴加火”,再到创新领域的“破壁探路”,深圳科技金融为企业插上“翅膀”。这不仅为科技企业解决了“钱从哪来”的核心问题,更通过持续创新,让金融资源精准流向硬科技、高成长领域,助力深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科技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
初创护航:破解“最初一公里”融资难题
“我们要去深圳天使母基金路演,目前正在洽谈一些合作意向。”第十届全球广电大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杨榜,拿下了全球仅6个名额的2025年IEEE光电子学生成果奖。
他和团队共同开发的“数据中心光互连智能感知模组”项目已研发迭代出第二代样机,现在正准备企业注册事宜。“很多城市向我们抛出‘橄榄枝’,但我们坚定选择深圳。”
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这是深圳资本的坚持。近年来,深圳逐步建立起全生命周期接续投资体系,先后成立千亿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百亿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20亿元种子基金,吸引平安人寿、太平保险、社保基金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深港科创基金等组建大规模子基金群。
目前,深圳天使母基金累计投资973家种子期、初创期高科技企业,包括6家独角兽企业和182家估值超1亿美元的潜在独角兽企业。
对处于起步阶段的科技企业而言,“缺资金、缺信用、缺抵押物”是普遍面临的困境。瞄准这一痛点,深圳在信用评估端,打破传统信贷“重抵押、轻信用”的局限,为初创企业打造专属“信用身份证”,破解企业“最初一公里”融资难题。
深圳依托深圳征信与银行联合推出“科技初创通”信贷产品,整合社保、税务、知识产权等多维度数据,构建起包含企业基本面、人才竞争力、未来成长力3大类12个维度的信用评估模型。这种“数据换信用”的模式,能精准勾勒初创企业的发展潜力,帮助银行更放心地放贷。截至目前,“科技初创通”已累计为3761家初创科技企业授信放款48.4亿元,让众多手握技术而无抵押物的初创企业,得以安心投入研发。
成长赋能:信贷创新助科创企业“腾飞”
当科技企业进入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从“启动资金”转向“规模化投入”,用于研发升级、市场拓展甚至并购重组。深圳通过信贷模式创新和上市全链条服务,为企业腾飞注入“加速度”。
在信贷支持上,深圳推出“腾飞贷”等创新产品,破解银行“不敢贷、不愿贷”的顾虑。传统信贷中,银行与企业往往是“风险单向承担”,而“腾飞贷”引入收益共享机制,设计出“贷款利率挂钩企业经营成果”“优惠贷款+未来金融服务优先权”“优惠贷款+未来超额股权增值收益分享”等模式,实现银行与企业“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跨期平衡。这种模式激励银行敢于为高成长科技企业“贷多贷长”,目前已与102家企业签约,贷款金额达36亿元。
“我们手握15项专利,但厂房设备均为租赁,传统授信模式难以匹配需求。”宝安区华盛泰产业园内这家深耕移动照明领域16年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全光谱护眼灯刚通过京东、雷士等头部客户认证,订单激增产生了资金缺口。通过精准评估其“技术信用”,并联动园区调取其水电数据、供应链信息,验证经营稳定性。仅5个工作日,600万元“园区贷”信用贷款便直达企业账户,专项用于支付供应商材料款。
去年8月,“园区贷”在全市10个园区开启试点,今年3月正式在全市铺开,目前已为企业授信超百亿元。在资本市场对接上,深圳打造“星耀鹏城”企业上市一站式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培育服务。依托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的股权融资和上市培育功能,助力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对接境内外资本市场;通过制定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行动方案,支持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并购,尤其联通香港资本市场打通境内外并购资源,助力企业“强链补链延链”。
创新突围:打造特色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如果不是深圳,我们的技术可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裴现一男表示,该公司自主研发出能降低电池锂损耗速率、提升能量密度的补锂增强剂。“作为重资产型科技创新企业,深圳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关键支撑。”他说,在股权融资方面,国信系基金率先注入7500万元;在债权融资上,深圳独有的“知识产权融资”政策更让企业以核心专利获得3000万元贷款,德方创域成为全球唯一达千吨级产能的补锂增强剂企业。
科技企业的核心资产往往是知识产权,而非传统的固定资产。深圳聚焦这一特性,在知识产权金融领域持续创新,将“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活水”。8月22日,深圳首批数据知识产权服务信托正式成立并生效。华润信托与雅昌文化、龙华排水、乘乘智数3家机构展开合作,以数据知识产权实施许可权作为信托财产,标志着知识产权服务信托模式在深圳应运而生。
“打个比方,企业就像房东,把房子的‘出租权’交给信托打理,自己不用操心找租客、收租金。”华润信托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不仅解除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权属与管理顾虑,还通过收益分配机制激发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积极性,构建起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的全周期服务生态。同时,该模式也为数据资产后续开展证券化、质押融资奠定基础,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财务结构。
落地深圳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国首单“政银保担”机制下气候友好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深圳正构建特色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杠杆,为科创企业注入发展动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余额245.98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