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蝶诗全集》 周梦蝶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5年7月版
“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叶燮《原诗》)周梦蝶人格风格高度统一:他先是一位温柔浪漫、低调静默而艰苦卓绝之人,然后成其意韵饱满、境界高远而有滋味之诗。
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台湾现代主义艺术风潮鼓动,现代诗坛云兴霞蔚,一时间诗人崛起,诗篇灿若繁花。周梦蝶一袭藏青长袍,默坐十字街头,觑探胭脂流水,宛如今之古人。他“以孔孟为骨髓,释佛为血液,老庄为灵魂”,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是其人间行色与生命基调。
周梦蝶自道:“我是个具有‘植物性格’的人。因此,我怕‘开始’!对我而言:一次就是永远!”他生活清俭素朴,不忧贫不愁苦,而孜孜寻孔颜乐处,朋友谓他有“今之颜回”雅称。他的斋名风耳楼取自“万事从来风过耳”(苏轼《无愁可解》),寓意红尘纷扰,何妨淡然处之。
他自认是愚人,自比蜗牛、思齐萤火,自嘲写诗如蜗牛缓慢,一首诗琢磨经年累月,属稀松平常事。也确实是,即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创作巅峰期,平均月出不及两篇,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年产量更是仅得一二篇。和写诗极慢且少一样,他吃饭也是细嚼慢咽,认为这样才知米粒滋味,才懂得感恩。画家陈庭诗曾为他刻赠方章“一毛毛虫耳”,意思是:“我,一只毛毛虫而已。”周梦蝶说,相信一只萤火虫,可以“将世界从黑海里捞起”;一只毛毛虫,自有其存在的意义。从容历尽娑婆,天地间缺憾与悲哀,一一消解于诗中。
他一生写诗,更嗜读中国古代笔记、志怪小说,举凡《山海经》《搜神记》《太平广记》《今古奇观》《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皆一一圈点,韦编三绝。泪尽而继之以血的百二十回《红楼梦》,更是寝馈其中数十年,深情钩稽玄旨,札记辑成《不负如来不负卿》。
谈及作诗,他坦称“我早期的现代诗习作,受余光中先生影响相当大。他每每能指出我诗中的某些缺点,因他对中英文学理论懂得最多,兼又吐属优雅,有时一言半语,都能令人疑雾顿开,终身受用不尽。”他还盛夸痖弦、郑愁予文思敏捷,诗才天赋;激赏纪弦朗读《狼之独步》,英姿飒爽,颇有独立苍茫之概;称美商禽诗耐人寻味,风格“清冷”。
诗是周梦蝶生活的全部,也是他存在的依据。他借着哲人似的苦思冥想,撑持诗人的百般孤独,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徘徊;时时有浪漫的需要,又不断地以理性降伏压制,结穴于近400首诗中,宛如一片幽香,氤氲在时间之流,成为华文诗坛一座界碑、一块瑰宝。
他的诗作主题涵盖“爱情的沧海、遥远的思慕、死亡的观照、刹那与永恒”;诗思充满承担负荷之疲惫,复弥漫澄净超脱之清凉。读之,总有“一洗人间万事非”(苏轼《和子由四首·送春》)的舒适畅快感,净化、澄明,还能扩大。他的诗集《孤独国》《还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约会》《有一种鸟或人》,先后顺序恰恰吻合其风格发展与转折:从孤绝冷凝归于淡雅真醇,同时,在佛禅哲思流动之中,见其内在秩序之生长变化。
周梦蝶看似孤清寂寥的生命,实则无比热闹缤纷,不仅有生物的积极参与,落叶冰雪、暖风寒月或流水硬石,也都有情有觉。诗人以旷达心胸,欣然迎纳客观自然,观瀑、听泉,咏雀、赞蜗牛、颂飞鸟,惜落日、赋弦月,写竹、早梅、昙花、荆棘花、牵牛花、野姜花……咏物写景诗遂成大宗。如《淡水河侧的落日》惊艳于霞光幻变,托情寓理;《咏雀五帖》好似庄、惠濠上之辩:麻雀拥有“小自在的天下”?或抱憾“唯美而诗意的最后一笔”?恐怕“那芳烈,那不足为外人道的彻骨”,只有它清楚。如此深情观照人生,独特解会汩汩泉涌,既是生活形态,也是一种艺术境界。
进入21世纪,周梦蝶有如古刹老僧,云淡风轻,唯独诗心不枯不竭,偶一出手,就是“风骚啊!一波比一波高!”(《泼墨》)至情至性,而有至味。《有一种鸟或人》多“拟”“仿”“戏拟”“试为”之篇,又有《李白与狗》《有一种鸟或人》《沙发椅子——戏答拐仙高子飞兄问诸法皆空》,戏谑调侃显于题,率真潇洒、淡看甚至懒看的智慧,则藏乎其内。纵横自在,不拘规格。
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周梦蝶诗全集》简体版,对于海峡两岸所有喜爱现代诗的人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周梦蝶是诗歌的苦行僧,也是当代诗坛的一个异数。他一方面熟练运用现代派诗歌的技巧,一方面又善用中国典故;既赓续古典诗词的悠闲情境,又续写了中国文学新页,对于当代哲理诗,兼具启示之功。
余光中称周梦蝶是“新诗人里长怀千岁之忧的大伤心人”,叶嘉莹则称赞他诗歌中“所用之旧,都赋有着新感觉与新生命;既不迷于旧,亦不避其旧”。民族历史的宏观映照、生命现实的微观参透、中国文人的学养风骨,在周梦蝶的诗歌乃至个体生命中,完成了深沉的统一。这正如周梦蝶这个笔名(他本名周起述),是他取自《庄子·齐物论》中的“昔者庄周梦为胡蝶”。妙谛翩翩,周梦蝶就是一首无涯无尽的诗。
编辑 秦天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