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成立!又一所“双一流”大学,落地深圳!

读特客户端 周梦璇 综合
09-16 11:49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深圳市福田区举行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成立仪式在深圳市福田区举行

成立仪式现场。图源:西南财经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官网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是创新驱动的发展高地,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战略枢纽。”西南财经大学校长李永强表示,深圳高等研究院将充分借助深圳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与政策环境,聚焦经济金融前沿、财经科技交叉、高端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合作,着力打造拔尖人才领域、产教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新型高端平台。

西南财经大学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深厚的金融学科背景和人才优势。建校100年来,为国家经济金融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图源:西南财经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官网

成立仪式现场还举行了深圳高等研究院第一届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一批来自学术界、产业界、金融界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受聘成为首届委员。学校还与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据西南财经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官网介绍,深圳高等研究院是西南财经大学下设的独立核算、异地办公的正处级机构。作为学校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机构,发挥服务区域发展、链接全球资源的战略职能。

“狂揽”双一流,深圳高等教育跑出“加速度”

大学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高水平大学更是如此。在我国,历史形成的大学分布格局长期保持稳定,这也基本左右了高水平大学如“211”“985”“双一流”大学的分布格局。近十几年新设立的大学跻身“双一流”的难度极大,目前只有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少数几所“幸运儿”。

而一座城市所拥有的大学数量,是体现城市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通过“新设+引进”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来补强高等教育,其中,深圳成为“双一流”大学荟萃的高教新高地。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深圳已陆续引进落地包括西南财经大学在内的5所全国双一流高校。

2024年8月,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办事处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提到,暨南大学(深圳)项目通过中央统战部审议,获批在横岗办学,这表明,暨南大学深圳校区正式设立。

2024年10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简称“高等院校”或“高研院”)建设工程项目一期施工总承包Ⅰ标段正式启动招标。这所成都老牌985正式落地深圳。

2024年11月,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在光明天安云谷正式揭牌。

2024年12月,华南农业大学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现场签署了共建华南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

与此同时,深圳还大力争取新办大学,包括中外合作办学。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设立;2016年以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先继获批设立。至此,23年间,深圳的大学数量就从仅5所增加到17所,平均每两年增加1所,创造了高等教育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深圳奇迹”。

公开报道显示,目前,深圳还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深圳)等大学的筹建工作。未来数年,在深圳开展本科教育的大学数量有望超过20所。

顶尖高校扎堆深圳“搞创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要想实现高校与产业发展共生共长,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是重要途径。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了产教融合的“深圳模式”。

今年9月9日,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深圳)入驻暨场地启用活动举行,17位首批入驻科研人员集体亮相并发布了近期科研成果。这所研究院也传递着清华大学基因,将借鉴丘成桐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培养杰出数学人才的成功经验,从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度密集型产业对基础科学和交叉科学最强烈的创新诉求出发,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团队,打造集基础研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数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

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深圳)启用,迎来首批科研人员入驻。图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的合作不断结出硕果。清华大学校友也积极参与深圳建设,清华校友创办的硬科技独角兽有53家,深圳占30%以上,清华系上市公司超60家扎根深圳。

北京大学在深圳办学、办平台也频频有新动作,今年4月26日在深圳同步成立了两大机构。北京大学在深圳研究生院设立科学智能学院,采用“AI+Science”双导师制,构建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培养兼具科学智能素养、跨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港河套科学创新中心揭牌,围绕材料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聚焦新材料智能设计、存算一体芯片等前沿方向,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基础研究及技术攻关。

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一批985高校的人才培养或者成果转化平台陆续落地深圳,实现了高校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共生共荣”,进一步完善了深圳“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深圳现实生产力。

目前,深圳高校数量已达17所。2024年,全市高校7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前1‰,4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分别以新增10个博士点、9个博士点,位列全国第一、第二。

全市高校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7项,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483项;校企合作打造了4个高等工程师学院和47个特色产业学院,建立了产教深度融合新机制。

如今的深圳高校群落,不仅是学术科研的高地,更是辐射湾区、影响中国的创新引擎。它们以开放、融合、突破为基因,持续为这座城市注入智慧活力和未来想象。而深圳高等教育的进阶之路,也仍处于加速迭代之中——瞄准世界一流,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正是它下一程的宏大愿景。

(资料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官网、人民网、四川在线、深圳特区报、中国青年网)

转载请标注来源读特客户端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客户端 周梦璇 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