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深圳市南山街道南山社区乐有家助老服务队(简称:乐有家助老队)开展的“南山乐家,朝夕暖护”社区长者关怀项目圆满收官。该项目通过“低龄助高龄、健康助失能”模式,为辖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精准服务,累计覆盖300余人次,获评南山区2025年社区互助养老优秀项目。
精准服务织密民生保障网
作为南山区2025年社区老年协会和互助养老组织培育扶持项目的重点工程,项目聚焦经济困难、独居、空巢、失能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等群体需求,构建“档案建立-专业服务-情感关怀”三维服务体系:
基础保障:为50户长者建立信息档案,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50次上门理发服务;累计探访慰问100户家庭,配送慰问物资并开展血压监测等健康服务。
能力提升:开展“乐植南山”多肉盆栽种植活动、“剪忆南山”非遗剪纸、“草木印迹”植物拓染、“棋乐无穷”益智桌游、“金曲时光”音乐疗愈活动5场特色活动,吸引百余名长者参与,有效延缓认知衰退。
资源整合: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遗传承人等专业力量,将医疗监测、文化体验与心理慰藉有机结合,实现服务“一站式“覆盖。
攻坚克难彰显志愿温度
“南山社区管辖范围内的主要村庄南山村巷道复杂、门牌编号不连贯,我们就手绘地图标注每户位置。”据项目负责人何艾美介绍。项目实施期间,二十多名志愿者克服地理环境困难,日均步行超3公里,确保服务“零遗漏”。85岁独居老人张阿姨感慨:“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收到政府送来的米油,志愿者还陪我聊天,真是比亲人还亲。”据统计,超六成服务对象为首次获得公益关怀,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志愿服务直达群众心坎。
多方协同构建养老新格局
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跨界协作。这种“政府引导+社会组织运作+志愿者参与”的模式,不仅缓解了社区养老压力,更培育出杨明霞、安丽萍、肖瑞青等一批“银发带头人”,带动20余名低龄老人加入互助队伍。
长效机制绘就幸福底色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不仅实现了预期目标,更在社区中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项目不仅实现服务指标超额完成,更形成可复制的社区养老经验:通过建立“需求-资源-服务“匹配数据库,推动公益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型;特色活动“金曲时光”已纳入社区常规服务,预计年服务将超500人次。社区党委书记陈子通表示:“项目播下了互助养老的种子,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时间银行'等激励机制,让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在社区蔚然成风。”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桂桐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