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两地之间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又迎来一家重磅基础科研机构:在9日举行的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深圳)(简称河套数学研究院)入驻暨场地启用仪式上,丘成桐丘成栋兄弟同台亮相,携手绘制了数学研究赋能城市创新发展的蓝图。
25%基础数学、50%应用数学、25%学科交叉与成果转化。凭借这样的科研资源配比,河套数学研究院将打造成全球数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的智慧高地。
这意味着,作为“中国硅谷”的深圳,正在搭建一个更具创新基石价值的数学研究底座,也给我们带来三重启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用数学根基筑牢创新链
河套数学研究院从揭牌到启用仅用时4个月,如此惊人的“深圳速度”获得了发起人,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大力点赞,“深圳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希望研究院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从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度密集产业对基础科学和交叉科学最强烈的创新诉求出发,河套数学研究院聚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数学+人工智能等交叉研究领域。
其中,基础数学作为科学的基石,每一次突破都可能引发多领域的连锁变革。河套数学研究院将25%的资源投入基础数学研究,在全球顶级数学家的带领下,势必形成对基础数学深度探索的有力支撑。另外50%应用数学与25%学科交叉及成果转化的研究范式,搭建起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将数学研究成果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的范式,对提升我国在全球高科技产业竞争中的话语权,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河套优势汇聚人才资源
顶尖数学科研平台落子河套,这里的制度优势与产业资源,为数学研究的创新突破提供了优渥土壤。在丘成桐看来,河套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合作平台,具有“一国两制、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独特优势,连接深港、辐射全球。
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河套数学研究院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两手抓”,目前,首批17位科研人员已入驻开展工作,预计年内人才引进数量将超过50人;在人才培养架构上,该研究院贯穿初高中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建立“2+2+1+3”八年制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备颠覆式创新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输送至本市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
“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制定了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计划。”丘成桐说。可以预期,河套数学研究院也将凭借人才集聚效应,打造成为全球数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的智慧高地,源源不断输出创新成果,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表示,河套数学研究院是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实践,不仅汇聚世界最顶尖科学家建立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作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把基础科学和产业转化全程连接在一起。
为新兴产业提供坚实支撑
数学不仅是科学创新的源泉,更是产业突破的根基。如今,深圳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头部企业集群成势,丰富产业资源对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在河套数学研究院的助力下,深圳在基础研究和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有了坚实支撑。
目前,深圳正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对这一项引领产业变革的新技术而言,数学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深圳每年投入最高3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的数学原理、基础架构、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和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等重点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依托河套数学研究院,深圳有望在人工智能这条前沿赛道持续跑出身位,在推动产业升级中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