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福田,河套数学研究院正式入驻!要给大湾区创新加个“最强大脑”

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09-09 20:0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在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座围绕数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型科研机构破土而出,迸发出蓬勃生机。

在深圳市福田区,一座围绕数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型科研机构破土而出,迸发出蓬勃生机。

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深圳)(下称“河套数学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发起并主导建立,于今年4月25日正式揭牌。9月9日,河套数学研究院入驻暨场地启用活动举行。包括丘成栋、于如冈等全球知名数学家在内的首批科研人员亮相。现场发布了多项最新成果,并与多家院校及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活动现场。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河套数学研究院打造交叉科研高地

为大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研究院从筹备规划到正式入驻,仅用了短短四个多月,正是深圳速度与温度,让这一高端科研平台得以快速从蓝图变为现实。”谈及研究院落地过程时,丘成桐如此说道。

在他看来,河套数学研究院的设立,是深圳对基础科学“深蹲蓄力”决心的具体体现,旨在以数学为核心引擎,推动原始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

河套数学研究院将依托深圳独特的产业优势与开放环境,汇聚全球顶尖数学人才,构建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推动数学理论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转化为支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领域前沿突破的坚实力量,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据介绍,河套数学研究院将以“25%基础数学、50%应用数学、25%学科交叉与成果转化”研究范式推动数学的产学研落地应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团队,建设集基础研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数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

活动现场,河套数学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深圳河套学院、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深圳中学等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各方将加强合作,构建“顶尖人才虹吸-学术生态赋能-后备力量厚植”的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为深圳市持续输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人才。

从左至右依次为:朱华伟、李逸、薛其坤、丘成桐、卢煜明、罗智泉、郭健。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河套数学研究院启航!

福田“中央创新区”生态持续升级

河套数学研究院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体系与多层次人才引育机制,从数学与理论源头出发,为学科长远发展夯实基础、注入创新动力。

而该院所在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地处福田核心地带,其快速成长的背后,与福田区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就在一周之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超越“东京-横滨”,成为全球第一大科技聚落。

创新集群何以持续迸发灵感、涌现创意?登顶背后,有一个“中央创新区引擎”。

河套数学研究院。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近年来,福田区持续加码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科创区建设,明确提出要打造尖端科技创新策源、创新企业总部集聚、科技金融文化融合的“中央创新区”。

在这一目标下,福田区内创新载体与产业集群不断涌现,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2024年,福田区迎来第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与半导体两大百亿级新质产业集群产值亦实现三年倍增。

同年,福田都市型科创加速成长。创新产业集群不断崛起,新增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短短3年数量累计增长7.6倍。全社会研发投入高达136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94%。

与此同时,福田区在低空经济、大模型、先进计算等新兴领域频频落子,包括推动“模力福地”十大行动、5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等。

河套数学研究院。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步入2025年,福田继续强化政策与资源供给,全力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要素“强磁场”。在此背景下,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的全面启用,正是福田区夯实基础科研、汇聚顶尖机构与人才、支撑都市型科创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