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作品开辟出意象化的听觉美学” 武玮音乐作品研讨会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09-09 15:0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由广州·南湖南艺术家夏宫主办的“潜入声景:武玮音乐世界探微”线上学术研讨会举办。本次研讨会通过平台直播,吸引了众多音乐学者、创作者、学生及音乐爱好者线上参与,反响热烈。

武玮作为中国当代少有的集词、曲、唱、表演与演奏于一身的独立艺术家,其创作实践极具开拓性和学术价值。研讨会围绕她创作的《武玮第一交响曲》(又名《日出地交响曲》)《武玮第二交响曲》(又名《颂交响曲》)和《武玮第三交响曲》(又名《玉的献辞交响曲》)等大型交响乐作品展开深入探讨。上海音乐学院的刘佳玲认为《日出地交响曲》是一部“集象之作”,商怀雨表示《武玮第三交响曲》让人触及生命与宇宙最初的光与息,王之易认为《第二交响曲》极具探索性和民族性,开辟出意象化的听觉美学。广西师范大学的甘辛指出武玮作品蕴含生命不屈的力量,何雨轩深入分析《第二交响曲》的叙事转化,石乙婷以《女唱师》为例阐述武玮对回归“声音”本身的探索,方迪认为武玮让语言回到“前意义”的震颤,王学玮从音乐爱好者视角分享感受,刘与珩表示武玮的音乐谦卑且骄傲,有“野心”。

本次研讨会是学术界首次集中地从多维度对武玮音乐世界进行深入探讨。与会学者们认为,武玮的音乐创作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维与深厚的艺术价值,其诗性与灵性交织的特质,是她能被持续关注的原因。武玮为音乐的未来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其作品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为当代交响乐写作开辟了新径。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