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在45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与时代特色的语言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改革开放”语言景观群。这些语言景观寄托了改革者的城市情感,是深圳的城市名片。深圳加快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特色语言景观是其中应有之义。
什么是语言景观
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是“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机构公共标识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共同构成了一个特定区域、地区或都市街区的语言景观”(Landry R.,BourhisR.Y.1997)。从定义来看,语言景观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各类语言标牌都是语言景观。近10多年来,语言景观研究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我们在对深圳语言景观的田野调查中发现深圳有一类很有价值的语言景观,标题内容记录了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本文将其命名为“改革开放”类语言景观群。
“改革开放”语言景观群的构成
深圳经济特区在45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与时代特色的语言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改革开放”语言景观群。这些语言景观不仅记录了特区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更凝结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通过对深圳语言景观实地调研发现,深圳“改革开放”语言景观资源丰富且价值独特,主要包含以下类型:
一是国家领导人题词与指示。深圳莲花山公园的邓小平铜像广场,是来深圳游客打卡热门地。在邓小平铜像广场的花岗岩石墙背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深圳后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北侧、荔枝公园东南口的邓小平画像上,展示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二是标志性改革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等。
三是城市精神表述。新时代深圳精神是“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还有“敢为天下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深爱人才,圳等你来”“来了就是深圳人”,以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等等。
“改革开放”语言景观的功能
“改革开放”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特定的符号系统,其功能远不止于信息传递,更深度参与了社会公共空间的生产与城市精神的构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核心维度:
一是信息指示与空间建构功能。作为语言景观最基本的功能,其首要作用是为公众提供明确的指示性信息,引导行为。然而,“改革开放”相关的标语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超越了简单的信息功能,它们通过密集的文本呈现,共同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改革开放叙事空间”。游客与市民通过阅读这些景观,得以进入“对城市的阅读过程”,直观地感知到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与人文价值,从而在物理空间之上,叠加了一重深刻的文化与历史意义层。
二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功能。语言景观是城市精神风貌最直观的“意象表征”,是塑造和传播城市品牌的重要要素。“改革开放”语言景观群构成了深圳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身份标签,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辨识度。诸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口号已内化为深圳的城市格言,从文本符号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
三是社会教育与价值引导功能。语言景观与社会环境存在深刻的互动关系。正如Cenoz & Gorter所指出的,社会语言环境影响语言景观的形成,而语言景观亦能反向重塑社会语言环境。“改革开放”语言景观作为鲜活的历史教材,是了解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的重要教育资源,其内容本身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更重要的是,这些景观对公众行为具有持续的“激励效应”。它们并非静止的文字,而是动态的、充满感召力的行动指令。生活于此的人们在日常接触中,不断被这些标语所倡导的价值观(如效率、实干、创新)所激励和规训,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自身行为,最终共同参与和维系着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社会风气。这类语言景观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当下与未来的价值引导者和行为塑造者。
相关建议
当前,这些语言景观存在系统研究和整体宣传力度不够、展示语种较单一、缺乏系统性规划、互动性体验不足、教育功能未充分发挥等有待加强之处。
系统开发“改革开放”语言景观群,有助于传承改革开放精神,为新时代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强化城市文化身份认同,增强市民归属感和自豪感;丰富文化旅游内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建议将系统开发“改革开放”语言景观群纳入“十五五”规划,将具体的开发维护纳入城市规划领域部署,将活化利用纳入文化旅游领域部署,将组织保障纳入加强规划实施保障内容,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各项有关工作。
二是创新展示方式。通过云际观光层“城市文化会客厅”等创新平台,将精神具象化为可体验的城市空间。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并活化利用历史语言景观,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增强展示效果。在公园、绿道等公共空间艺术化再现经典语句。在现有雕塑附近增加语言景观,比如在深圳博物馆前“闯”的雕塑附近增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实施语言景观数字化工程,运用AR/VR技术开发“云上展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展示。
三是提升国际传播力。多语种翻译传播语言景观,有助于深圳建设国际化都市,有助于提升城市国际传播力。建议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多语种智能翻译,附着在二维码中,扫码后可自主选择语言种类,向外国游客讲好深圳故事。
四是开发文创产品。文创产品作为“可带走的记忆”,各旅游城市都特别注重当地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建议深圳开发“改革开放”语言景观类文创产品,制作别具一格的“城市伴手礼”,满足游客“带走一座城记忆”的情感需求,更能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创造新的消费场景、业态和模式。
五是开设行走的思政课。借鉴“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通过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中,结合实地考察、互动体验、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将“改革开放”语言景观群开发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和研学实践的鲜活教材,组织“寻找特区精神密码”等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和改革开放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通过科学规划、创新展示和活化利用,将使这些珍贵的语言景观成为讲述中国故事、深圳故事的生动载体,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此举不仅能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更能够让改革开放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通过系统性的保护开发和创新性的展示利用,深圳的“改革开放”语言景观群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城市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改革开放精神传承的生动课堂。
【本文是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共建课题,“深圳语言景观与城市建设研究”(课题编号为SZ2023D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副系主任)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