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精神与艺术创新深度融合的佳作——读《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理论周刊·专论

赵东
09-08 08:3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8月26日,“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创作展”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开幕,引发广泛关注。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深圳市文联组织深圳本土核心画家和30余位中青年画家,奋战180多个昼夜,创作出高1.8米、长128米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百米油画长卷》,以画笔、油彩为媒,深情描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这幅长卷,既是一部特区精神与艺术创新深度融合的佳作,更是一座城市向新时代递交的深情答卷。

时空折叠,浓缩于百米画卷的城市发展史诗

美术长卷作为我国独有艺术形式,始于东汉简牍的横向书写,经魏晋绢本绘画的形制完善,至唐宋形成成熟的艺术范式,通过“散点透视”的空间处理与“移步换景”的叙事结构,将不同时间、地点的场景融合于一体,实现历史纵深与现实图景的折叠、并置。从五代十国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到近代黄宾虹的《山川卧游卷》及近年的《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等,长卷不仅是对自然或社会景象的描绘,更是中国文人“游观”世界的一种方式。一面墙一幅画,长卷横向展开,观赏者沿卷徐行,沉浸于时间流动与空间延展的交融体验,感悟东方智慧与中华美学。

45年来,深圳从边陲小镇蝶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瞩目的创新之都。美术长卷的横向延展与时空折叠,使静态画面的线性叙事实现时空跃转,天然契合表达这类宏大主题。然而,传统长卷多为中国画,油画集体创作更为少见。据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长卷特邀顾问尚辉老师介绍,此次油画长卷主题创作,在全国尚属首次。集体创作模式对风格的统一、画面的精准呈现,要求极高,对画家无疑是一次巨大挑战。在中国美协及国内权威专家全程指导下,深圳创作团队以扁平化的三维浅空间、抽象构成与表现性相融合的当代绘画语言统摄全卷,又适度体现每位艺术家的独特风格与艺术追求。创作中,坚持手绘底蕴,同时引入AI生成与修复技术,辅助历史场景重构和风格协调,实现了数字技术与主题美术创作的有机融合。经过若干次讨论,草图十易其稿,团队奋战数月,终成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所称的“艺术与时代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

长卷自东向西,从大鹏湾的晨曦到前海的浪潮,以虚拟时空与现实地标为经纬,串联起标志建筑、重大事件与338位特区建设者的群像,分“开篇序曲”“深圳故事(闯、创、窗)”“未来已来”三大篇章,徐徐铺陈,展示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圳故事”三部分,从敢闯敢试的魄力,到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再到先行示范的窗口作用,凸显了特区精神与城市特质。

长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和事件,基本按时间叙事来呈现深圳的历史与发展。首先看到的是大鹏春潮和始建于东晋的南头古城,映射出城市的绵长历史,奠定了长卷厚重的历史基调。清晰的中英街界碑,让人铭记当年英国侵占香港后,在中国领土上划出的深深伤痕,画家将今天中外游客进出深圳街区购物的熙熙攘攘与昔日孤碑并置,构成一幅兼具历史悲情与现代时尚的画面,发人深省。南海之滨,蛇口开山炮硝烟腾起、来深建设者们开启激情燃烧的岁月;接着,欢送解放军进驻香港,高交会、文博会大大助力城市发展,举办大运会、全运会,这个璀璨炫丽、山海环抱的现代化城市不断成长。在城市中心区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中,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大厦、平安大厦等4座标志性的建筑,送上画家笔下“步步高”的良好祝愿;前海石镌刻着新时代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华强北、深超总、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建设如火如荼,深圳继续新的转型,推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发展,将经济特区建设的宏大叙事浓缩于具象之中。

标志场景,于笔墨间熔铸的特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寄语深圳“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长卷的“长”不仅是物理尺度,更是精神容量。长卷浓墨重彩地刻画了330多个面孔,大多都是你我身边的平凡人,是无名英雄,但都是城市真正的主人,是范迪安所称的“大写的‘深圳人’”,是为深圳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劳动者、奋斗者、梦想者。特区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需要一个个具体的人来践行,而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赓续着特区精神。长卷人物群像的塑造也颇具深意,多为写意式的象征性描绘,身体刚健、面容昂扬、目光坚定。

长卷不仅深刻印证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时代强音,更将特区精神浓缩于画卷中,通过塑造建设者群像和雕塑、标语等场景,诠释特区精神。上世纪中期以来,疍家渔民结束海上漂泊开始上岸,建设家乡,展现出疍家人坚韧顽强、拼搏向上的精神。1979年起,2万基建工程兵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陆续南下深圳,与其他来深建设者们一道用汗水与热血开启了深圳建设篇章,热火朝天的视觉语言与雕塑“拓荒牛”及标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形成互文,当实体雕塑凝固了奋斗者的瞬间姿态,艺术长卷则用流动画笔编织开拓者“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的精神。1981年立在蛇口工业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与前面匆匆骑车而过的人们,形成动静对照,而这一口号至今仍居“深圳观念”榜首,成为深植城市的奋斗基因。旁边是1987年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敲响,举起的11号牌,正好标注了下一画面,雕塑“闯”的真正精神内涵“敢为人先”。深南大道延伸向前,莲花山顶大步向前的小平铜像,老人家凝视、眺望着这个仍在不断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的城市。各行各业代表在前海石前的合影,有白发苍苍的建设者、埋头苦干的开拓者、奋勇拼搏的创造者、怀揣梦想身穿校服或脚踏滑板的少年,他们都是先行示范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的中坚力量,也是特区精神的赓续者。长卷后半部分,高校前欢呼雀跃的大学生,即将成为新一代的建设者,在“奇迹”两字的映照下、在深圳原创舞剧《咏春》那束光的感召下,满怀信心、大步向前。

特区精神如脉搏般在长卷深处有力跳动,“拓荒牛”不只是雕塑,而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群像;“闯”不只是动作,而是敢于冲破束缚,积极改革创新的勇气和信心;“时间就是金钱”不只是标语,而是分秒必争的奋斗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既是整个城市的气质,也是每名奋斗者的日常。长卷通过巧妙构图,区分主次、虚实的手法,不仅使画面和谐统一,还突出“标志性”景观,将抽象精神转化为可感可视的图像语言,实现了特区精神的艺术升华。

虚实相映,同奏人文城市乐章

长卷的场景需要真实,创作中邀请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专家逐帧推敲历史细节,但又要避免过度写实,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取得平衡。长卷将城市宏大气魄、经典符号与细微个体三者有机融合,转化为可识别的油画元素,以艺术语言重构记忆。在两个相邻却有时间区隔的画面之间,艺术家巧妙加入现代抽象数字语言,如芭蕉、荔枝树等岭南植物和方格、线条等抽象语言,成为两个画面之间跳转的接口,实现传统中国画起承转合的韵律与油画的表现力有机统一。长卷将历史与现实、艺术与真实、微观与宏观进行编织、熔铸,表达出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与精神理想,演绎出深圳人文城市的壮美乐章,绘就一部荡气回肠的视觉史诗。

长卷契合深圳的规划哲学与充满活力的多元空间格局;色彩基调延续“天蓝水绿树更绿”的城市特色,大胆调入表现科技感的银与跳跃的紫,构建出绿色、明快的现代都市美学气象。矗立在梧桐山的电视塔静静注视着大梅沙海滩上形态各异、放飞自我的“鸟人”,一群白鹭从红树林飞向城市,深圳人追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一直没有停止,山海连城绿道上的骑行者,畅享着千园之城的诗意栖居。站成“心”形的众多志愿者、爱心人士,践行着城市文明和志愿者之城的理念,赋予城市温度与情感,画面色彩张力十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抽象的方格,就是透着阅读灯光的一扇扇窗户,无数如饥似渴的阅读者正享受着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累累硕果。在“春笋”前活力满满、青春恣意的街舞青年、手执画板的美术工作者、舞剧《咏春》演员们,无不述说着青春之城的激情澎湃。长卷呈现了深圳多所大学,展示教育的整体跃升,宜居环境、科学规划、便捷交通、各种文体设施、各种视觉元素等的深度融合,重塑出城市的深层结构和精神肌理,开放、包容、阳光、实干的精神密码,在画布上悄然生长、滋养着每一位敢于追梦的灵魂。

长卷卷尾以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一位青年阔步迈向“数字之门”,并以深圳城市宣传片《敢为人先》里主人公展开“梦想之翼”飞跃深圳湾,俯瞰以虚化、留白手法描绘的科技感浓郁的未来之城,既与卷首的大鹏湾景相呼应,又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也是对城市发展无限可能的艺术回应。长卷用艺术重构记忆,再现奋斗历程,赓续特区精神,对于45岁后的经济特区在新时代再出发,更具特殊意义。

(作者单位:深圳市文联)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赵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