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精美,内容充实,不同的深圳人,不同的深圳故事,这一期我要收藏起来!”9月5日,在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领到2025年第4期《莲花山》内刊的叶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2025年第4期《莲花山》内刊封面是鲜红的木棉花国画,十分鲜艳亮丽;翻开内页,有小说、散文和诗歌三种体裁,都为同一个的主题:深圳故事。颜杨的小说《再出发》,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深圳职场白领在人生低谷时,通过努力打拼,事业更上一层楼,过上宁静美好的生活。张学虎的散文《去深圳 》写自己在深圳拼搏的故事,精彩有趣。蒋小平的散文《深圳的老同事 》写在深圳工作中所遇到的同事,互相扶持和友爱的故事十分动人。黄楚熊的散文《深圳牛巷》写潮州人在福田街道牛巷也能吃到地道的潮汕番薯粥,一如返故乡;赵梅花的散文《莲花山顶的微团课》写自己陪女儿在福田莲花山顶录制微团课,这是一次历史回顾,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姚静的散文《没有梦想,何必深圳》写自己在深圳当老师的成长故事;练立平的诗歌、杜浩存的诗词,写尽深圳的细节之美。
“2025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早在三个月前,我们编辑部就开始策划、并向作家们约稿,鼓励大家用真诚而美好的文字来表达‘深圳时刻,文学在场’的心意。”《莲花山》内刊执行主编、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主席钟二毛介绍说,“《莲花山》是福田区的文学内刊,福田作家是我们的重点约稿对象。第4期刊登的23篇作品中,福田作家占了12位。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书写深圳、书写福田,讲述自己在深圳、在福田的奋斗故事,十分精彩,是深圳这座城市、福田‘首善之区’敢闯敢干的生动注脚。”
记者了解到,《莲花山》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主管,深圳市福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承办,深圳市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专项资金扶持的福田区唯一一本纯文学内刊。近年来,它连续8年蝉联“深圳优秀内刊传媒奖——优秀文学内刊奖”。刊物2025年改版,设置的栏目主要有“重磅”“力作”“高论”“福田方阵”等,发表作品涵盖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其中“福田方阵”为主打栏目,展现本土作家最新精品力作,挖掘、扶持基层作者。
采访中,来自省市内外诸多专家纷纷点赞改版后的《莲花山》内刊——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莲花山》是福田文学在城市高地上点亮的一盏灯。它守住方向与必要的高度,在时代呼啸的风口,既把价值的脊梁立起来,又让语言的羽毛顺着风的纹理落地。刊物以严谨的审美锤炼文本,又让叙述贴身于现实:听得见地铁的回声、工地的灯火与老社区窗缝里的叹息。题材与都市的节律同拍,情感与人民的冷暖同频,使审美不再悬空,而成为可握的温度与光。
广东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世宾:《莲花山》虽为区级内刊,却展现出非凡的组稿视野与格局。刊物巧妙地搭建了一座文学桥梁,一端连接着如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等文坛名家,以其厚重之作提升学术与艺术高度;另一端则热情拥抱广大基层写作者,刊登充满生活质感的真挚作品。这种“顶天立地”的稿件结构,形成了名家与草根共鸣、纯文学与烟火气交融的生动局面,实属难得。
国家一级作家、深圳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南翔:《莲花山》的可贵之处,在于其自觉的文学使命感与扎根基层的办刊情怀。每期坚持接近半数的作者为福田基层写作者,这并非简单的数量分配,而是一种深沉的文学培育意识。刊物以宝贵版面主动挖掘、扶持文学新人,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极大地激发了本土创作活力。这种“向下扎根”的姿态,既体现了作协的服务担当,也为文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了名家与新人共生、纯文学与民间叙事并重的良好生态,展现了深圳中心区的格局与高度。
深圳出版业协会文学内刊专业委员会会长胡忠阳:《莲花山》作为深圳独具气质的文学内刊,秀外慧中。2025年改版以来,其封面设计特邀中国美协会员刘建军以国画手法绘制木棉、簕杜鹃等莲花山特色花卉,既凸显地域文化基因,又赋予内刊高雅艺术气质;整体设计则由知名设计师谭肇国先生操刀,风格简约大方,现代审美与传统意蕴兼顾,颇具视觉冲击力。这种对形式美感的勠力追求,体现了主办方对文学与艺术的双重尊重,使读者在目与神接中,获致全方位的精神愉悦。
另外,福田区作家协会会员杜浩存还对记者说:“在深圳,成为福田区作家协会的会员是幸福的,因为有《莲花山》这个放在全国都有名的文学平台。我和很多基层作家都将从《莲花山》出发,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