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发布的《新乡胖东来招聘公告》引发轩然大波。公告中,保安、保洁岗位的招聘要求极为严苛,不仅需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保安仅限25周岁以下男性。此要求一经公布,网友瞬间炸开了锅,纷纷留言指责这一门槛过高,认为这是变相排斥经验丰富的劳动者,加剧了就业市场的年龄和学历焦虑。
面对网友的质疑,胖东来客服及内部人士回应称,这是公司的长期策略,旨在推动基层岗位向“更专业、更系统化”方向发展。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得到网友的认可,大家似乎并不买账。据媒体引述律师观点,若企业无法证明学历与岗位能力直接关联,则违反《就业促进法》平等就业原则。当地人社局表示,保安岗“仅限男性”被认定涉嫌违规,因保安非法律规定的特殊工种(如矿工、高空作业),该限制已移交劳动监察大队调查。
事实上,近年来企业出现此类招聘舆情并非个例。此前,喜茶在招聘“调茶师”岗位时,就要求应聘者具备本科学历;今年2月,海底捞招聘外送员,竟要求985/211高校学历;今年7月,费大厨辣椒炒肉深圳一门店招聘服务员,也明确表示“本科学历以下勿扰”。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企业的声誉也在这些风波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在这些舆情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在信息发布前,缺乏对当前网民心态的深刻认识,也没有对信息发布后可能产生的舆论反响进行充分研判,这就是缺乏“网感”了。这就好比在黑暗中行走,没有提前感知前方的障碍,很容易陷入困境。
企业招聘,本应更注重考察应聘者的综合能力、服务意识和岗位匹配度,学历和年龄可以作为参考因素之一,但绝不能成为硬性标准。盲目抬高学历门槛,很容易触发“就业歧视”“学历贬值”等社会敏感神经,让网民产生对立情绪,进而损害企业形象。就像此次胖东来的招聘公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表述过于绝对,极易引起网民的反感。其实,类似招聘文案不妨使用更有温度、更包容的语言,例如“欢迎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参与”或“有学历优势者从优”,这样既能达到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又不至于引发网民反感。
近年来,随着信息的多元化和网络环境的日趋复杂化,热点舆情事件主要集中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这些事件常常牵涉多方切身利益,极易刺激网民情绪,引发“代入感”关注。企业作为信息发布的重要主体,应全面认识网民心态和社会情绪的演变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网感”,避免信息发布中的不当表述成为点燃网民情绪爆点的导火索,引发更大的舆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