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戎马岁月:绿色军营铸英魂
奉化,这片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的灵秀之地,山清水秀,人文荟萃。1961 年 9 月 19 日,程光涛诞生于这里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兄弟二人,他作为长子,自小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山水间成长,而父亲作为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勇经历,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绿色军营梦的火种。
学生时代的程光涛,正值“文化大革命” 的特殊时期,尽管社会上到处是 “串联” 的喧嚣,但他始终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阅读历史名著和进步书籍。那些泛黄的书页中,蕴含着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滋养着他,使他逐渐形成了爱国爱民、勤奋好学、负责认真、严于律己、真诚待人的禀性。
1977 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给无数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年轻人带来了曙光,程光涛也不例外。彼时正在读两年制高中的他,尽管面临着半天读书半天劳动,课程设置有限的困境,但他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先后在 1978 年和 1979 年两次踏入高考考场。然而,命运似乎在这个时候跟他开了个玩笑,两次高考均以失败告终。
高中毕业后,程光涛在家人的帮助下,成为乡里中学的一名民办教师,教授初中二年级数学,甚至还教过自己的弟弟。但他心中的军营梦从未熄灭,那火焰反而在日复一日地等待中燃烧得愈发炽热。终于,1980 年 10 月,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如愿应征入伍,奔赴辽宁鞍山,成为一名光荣的基建工程兵,就此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
▲在部队时的程光涛
初入军营的程光涛,内心满是对驰骋沙场、手握钢枪的憧憬,可现实却让他有些许落差,等待他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工程建设的任务,建房垒屋成了日常工作。不过,凭借自身具备的文化知识和一年多教师经验,他被分到00012 部队一营营部任文书,并准备次年报考军校,为自己的军旅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世事难料,基建工程兵即将解散的消息传来,报考军校的理想瞬间化为泡影。
▲程光涛(第一排右一)与战友们合影
但程光涛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倒,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他迅速适应,将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完成得尽善尽美。无论是整理文件、传递信息,还是协助营部开展各项事务,他都认真负责、刻苦耐劳。四年的军旅生涯,如同一场严苛的锻造,将他打造成一块坚韧的好钢,塑造了他乐观向上的精神、耿直正义的行事风格,培养了他认真、仔细、讲原则的做事作风,让他面对困难永不低头,面对挫折百折不挠。这段经历,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为他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特区拓荒:深圳建设展风采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南粤大地,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抽调两万基建工程兵开赴深圳,支援特区建设,程光涛也在 1982 年调入基本建设工程兵 00019 部队,从事电工工作,就此与深圳特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程光涛满怀希望踏入深圳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与想象中毗邻香港的繁华不同,这里满目荒凉,人烟稀少,道路崎岖不平,蚊虫肆虐。市区街道狭窄,房屋破旧,罗湖老东门一带作为市区中心,街道短得一支烟还没抽完就能从街头走到街尾,最高的建筑不过是深圳戏院和对面5 层高的深圳旅店,许多街道还是土路。
▲程光涛(右)与越战老兵合影
部队安家时更是困难重重,驻地荆棘丛生、荒草没膝,战士们只能在市政府后面的山坡上搭起竹棚暂时落脚。竹棚冬日不避风,夏日不遮雨,程光涛和20 多个战友挤在大通铺上,生活条件艰苦到了极点。有一次刮台风,雨水灌进工棚,积水没过膝盖,做饭的锅碗瓢盆漂在水上,甚至鱼都游进了工棚。没有厨房,连队只能在地上挖坑埋灶,上山捡柴做饭;喝不上水,就打井取水。战士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年四季用冷水冲凉,待遇也十分微薄。
1983 年 9 月 15 日,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属建筑施工企业职工。程光涛也脱下了心爱的军装,成为投身深圳基础建设的一员。尽管身份转变,但他和战友们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继续保持军队优良传统,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新要求,迅速投入到深圳的建设浪潮中,成为深圳建设的主力军。
在深圳建设的日子里,程光涛参与了众多重要工程,其中深圳市委大楼和深圳电子大厦的建设让他尤为自豪。市委、市政府大楼建筑面积8539 平米,在当时堪称大型建筑。1980 年 7 月动工,由基建工程兵承建。当时深圳物资匮乏,普通施工工具都难以买到,挖地基时工具不足,大家只能轮换使用,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干。地基挖好后遭遇暴雨,积水成塘,抽水机又坏了,战士们就用洗脸盆接力排水。主体工程建设时,材料运输跟不上,大家就肩扛手抬把材料运到作业面。在克服重重困难后,不到一年时间,这座大楼拔地而起,为新成立的市委、市政府机关干部提供了办公场所。
深圳电子大厦建于1981 年 1 月,是深圳经济特区第一栋 20 层高楼,也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部队领导高度重视这个项目,调来先进塔吊,工程技术人员周密筹划,制定严密施工方案。经过一年多施工,大厦提前一个月竣工,且施工质量优良,垂直度偏差远低于国家标准。
30 多年来,这支基建工程兵队伍为深圳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建成上千栋高层、超高层建筑,承建大量建设项目,荣获多项国家级奖项。他们是深圳特区早期建设中当之无愧的拓荒牛,用汗水和热血,在荒芜的土地上铸就了一座现代化都市的雏形。程光涛身处其中,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的青春与深圳特区的发展紧紧交织在一起。
1984 年,程光涛被调到深圳市进出口贸易集团,在进出口部负责纺织品进出口业务。在这里,他的待遇有了极大改善,每月工资高达 600 多元,单位还配发西服。当时企业没有进出口权,国外企业要货都需通过该集团,程光涛经常前往山东、上海、江苏、安徽等纺织品产地出差,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从业务员一步步升任集团出口部经理。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他始终一心为公、默默奉献,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兢兢业业工作。
三、商海搏击:创业之路显智慧
20 世纪 90 年代,“下海” 浪潮汹涌,程光涛那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再次被点燃。他深知打工只能帮别人实现梦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自己当老板。1997 年,深圳市外贸与深圳市进出口集团合并,妻子下岗,经过深思熟虑,程光涛决定停薪留职,投身商海。
▲东莞市浙江商会党支部慰问老兵活动现场
初次创业,程光涛选择了安徽芜湖房地产市场,然而由于缺乏经验,这次投资以失败告终。这一沉重打击让他尝尽了人间冷暖,也深刻体会到市场经济的残酷。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如同野草般顽强,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会努力生长。
2000 年,在东莞生产化工类胶水的战友遇到资金困难,程光涛累计借给他几十万元,可工厂依旧不见起色。为帮助战友,也为在商海一展身手,程光涛决定与战友合资办厂,成立东莞市一诺粘合剂科技有限公司,他作为大股东出资 70%,并担任公司董事长,亲自参与企业管理。
凭借多年外贸工作积累的经验和科学的管理知识,程光涛很快让工厂步入正轨,实现扭亏为盈。然而,正当企业蒸蒸日上时,2002 年 9 月,战友突然提出撤资,暂离商海。虽然事发突然,但程光涛尊重战友选择,和平分手。可随后战友却开了一家与他完全相同的工厂,还带走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面对这一困境,程光涛没有退缩,为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他亲自参与胶水的研发、实验、改良和生产。无数个日夜,他守在实验室,反复尝试各种配方,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一诺胶水终于成为广东省行业前三的品牌,产品覆盖整个珠三角彩印包装领域,成为珠三角同行中技术力量最强、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工厂规模虽不大,仅十几人,但每年营业额高达1000 多万元,而战友的工厂却在不久后关门倒闭。
程光涛始终秉持以客户为根本的经营之道,他常说:“客户是上帝,没有客户就没有公司的存在。公司要竭尽全力对客户负责,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更要做好售后服务。” 他坚信人与人沟通的关键在于真诚,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客户信任。
在商海沉浮中,程光涛主张“剩者为王”。他认为做企业不一定要追求规模大,关键是要强,只有强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成为最终的王者。2000 年与他一起做胶水的企业众多,可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而东莞市一诺黏合剂科技有限公司却坚如磐石,靠的正是过硬的实力和程光涛对品质与诚信的坚守。
▲2021年东莞市浙江商会党支部开展揭阳助学活动
2017年,程光涛与朋友、同学陆续在宁波和宁夏分别投资了500亩的葡萄园,宁波的葡萄园还配置了一个酒厂和酒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葡萄园和酒庄只是我的副业,现在国家提倡振兴乡村,它们刚好能解决当地不少人口的就业,给果农和居民创收,一举多得。”程光涛表示,自己已经退休了,公司也交给了年轻人打理,但他愿意为回报社会继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四、商会领航:服务社会展担当
四海为寄,故土为牵,爱国爱乡是中国人的共有特点,浙商更是如此,回报家乡是他们事业成功的一种体现。东莞有超过10 万浙江籍人士,2012 年 11 月,在陈路会长带领下,东莞市浙江商会成立,成为十万浙商在东莞的共同 “家”。商会以 “联谊抱团、共赢发展” 为宗旨,发挥着敦睦乡谊、聚合能量、沟通政府的重要作用。
▲东莞市浙江商会第二届2019年新春联谊晚会现场合影,右六为程光涛监事长
程光涛作为党员、军人、企业家,在商会中先后担任会员、副会长、常务副会长,如今担任商会监事长、党支部书记。党员的以身作则、军人铁一般的纪律、企业家的智慧圆融,让他能出色履行监事长职责,站在公正、公开、公平的立场,监督辅助商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程光涛热衷社团活动,为商会发展尽心尽力。白天,他周旋于纷纭繁杂的商务活动、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和各种会务活动中;晚上回到家,又开启另一工作空间,沟通、联系、请示、汇报,常常忙到深夜。他的辛勤努力和默默奉献得到认可,曾被评为东莞市优秀共产党员。
商会自成立起,便将慈善公益事业作为重要使命,把会员企业的慈善行为汇聚成统一品牌行动。2017 年,商会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捐款,不定期组织开展捐资助学、关爱老人、大病救助、关爱基层劳动人民、平安回家等公益活动,年度支出善款达 120 万元,累计募集资金超过 600 万元,资助了 1000 余位弱势群体。
“平安回家” 公益活动便是商会慈善行动的一个缩影。从 2009 年起,该活动已成功举办 9 年,曾被纳入东莞市委市政府 “城市暖流・新春关爱” 系列主题活动,帮助近万名贫困务工人员实现安全、舒心回家的愿望。2018 年春节前夕,东莞市浙江商会再次助资 20 万元,助力 “平安回家” 活动起航,几年来已累计资助超过 60 万元。商会通过审核、筛选报名信息,将资源给到真正有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既解决了他们的回家难题,又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东莞市浙江商会开展重阳节乡情联谊活动
程光涛有着浓厚的军人情结,东莞市浙江商会成立五年来,每年八一建军节,他都会和商会一起到部队慰问,给战士们送去礼品和节日祝福,表达对军人的崇高敬意。
在程光涛看来,东莞市浙江商会率先打造社会责任型商会,已成为东莞民间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先后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展望未来,商会将一如既往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义诊、慰问、精准扶贫送温暖等活动,弘扬慈善文化,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参加商会,程光涛收获颇丰。他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结交了众多各行各业的精英朋友,扩大了人脉资源,还从这些成功人士的经历中获得启发。更重要的是,他深刻体会到服务社会是一种收获、一种追求、一种责任,彰显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2018年,程光涛又被推举为基建工程兵原00019部队深圳战友第一届联谊会会长,在他的组织下,联谊会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增强了老兵们的凝聚力,丰富了老兵们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战友间的感情更纯粹质朴,我很享受和大家在一起的感觉。”程光涛表示,联谊会有活动,他基本都会拨冗参加,战友有需要,他也不吝伸出援手。
五、人生感悟:平和心态笑风云
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岁月的洗礼让程光涛拥有了如涓涓细水般淡定从容的心境。他深知人生有得必有失,生活中不必计较太多,要有一颗平和的心,不能被名利所累,健康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从程光涛身上,能体悟到一种“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的旷达境界,一种 “坐看云起时,星斗正阑干” 的超脱,一种宁静淡泊、洞察人生的逸放。他平易近人,却又有着如山般的雄奇和如海般的宽阔胸襟。
在家庭方面,程光涛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温柔贤惠的太太多年来默默支持他的事业,是他坚实的后盾。聪明能干的女儿在深圳读完中学后,前往美国攻读商业企业管理,如今在深圳创业,事业有成。程光涛神清气爽、面色红润,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家庭的温暖和事业的成功让他的人生愈发精彩。
▲程光涛(左八)参加建设深圳特区40周年庆典大会后与战友合影
回顾程光涛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名受人尊重的基建工程兵,到深圳特区建设的拓荒牛,再到饱经商海历练的成功企业家,以及在商会中备受推崇的领军人。他在社会上是从善如流、大公无私的模范公民,在家庭里是孝顺的儿子、忠实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他的身上闪耀着浙江山水赋予的独特气质,隐忍、细腻,有着原生态的吴越情结,在人心与智慧、经验与品质之间,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如今,他依然在商海大潮中劈波斩浪,高歌前行,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更加灿烂辉煌的人生篇章。
声明:本平台以原创首发为主,作者所表达的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转载或来自于网络的图片、视频、文字,如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予以删除。
责任编辑:杨柳清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