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做了一个“奢侈”的决定!

深圳发布

2023-11-22 10:07

摘要

有深圳人在朋友圈如此形容读书月——“打开了,形成了,通顺了”。

这个月,你有感受到什么不同吗?

此时,如果在深圳街头,随机问一个深圳人:“这个月是什么月?”

他大概率会脱口而出:“读书月啊”

△日落斜阳,沉浸阅读的深圳人。

有深圳人在朋友圈如此形容读书月——“打开了,形成了,通顺了”。

是啊,回头看,读书月已经举办二十四届了。

坚持,向来是有力量的。

这力量映照在每个深圳人身上,

于是,阅读之风正如11月温润的秋风,

飒爽在城市的每一个街角。

朱光潜说,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最崇高的理想。

读书,尤其是读闲书,大概可以归于此类。

不为什么目的,也不需要刻意攻读、备考。在某个瞬间翻开书页,钻进另一个世界,就像到一个个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串门。

兴致来时,无论何时何地,读个酣畅淋漓,全情忘记周身的空气。

即便茫然不解,或合上书不辞而别,也全凭自我决断,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图源:深圳微时光

若是拥有闲暇,那就再好不过。

读红楼对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浮想翩翩,读霍金一起探寻宇宙时空的本质,读康德为人类理性划定界限,读马克思把颠倒的世界再颠倒过来。

读孔孟老庄,读鲁迅钱钟书沈从文巴金,读卢梭伏尔泰叔本华尼采,读萨特加缪陀思妥耶夫斯基。

去感受存在,感受烟火,感受喜悲,感受宏大,感受微观,再感受自己。

去抵抗怀疑,抵抗虚无,翻山越岭,穿越古今,再接纳自己。

最为自在之事,莫过于如此了。

有人说,生活在快节奏的深圳,我们面对的问题过于现实与具体,

简言之——面对现实问题,读书无用。

正如,当一个方案反复修改让你抓耳挠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不能“解救”你当前的困境。

当地铁延误无法按时打卡,思考物种起源、历史更替,怎能让列车加速半分?

当焦虑和情绪涌上心头,宇宙浩瀚,数千光年外的星系演化,又与我何干?

面对这些来自现实的疑问,回头再坚持读书绝非一件容易之事。

但,读书却不可急功近利。

读书,正如日常吃下的五谷杂粮。虽不见其踪影,却在时间的作用下,构筑成你生长的血与肉,外化为你的精神和气质,表现为你的谈吐和修养。

“书籍如同种子,可以休眠数个世纪,然后在土地里开花结果。”

这个道理,深圳人懂。

坚持24年的读书月便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甚至骄傲地说,“吃饭都要谈工作”的深圳人,读书成绩颇为亮眼。

根据《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深圳居民图书阅读的日均时长为68.98分钟,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约18本

无论是时长还是阅读数量,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圳人选择用阅读打开自己的新视界。

爱阅读的你我,组成了书香的深圳。

这分明是一种向上的城市气质。

读,还是不读?

读,便是了。

前段时间,来自深圳的招商银行职员海漄获得了雨果奖。

他的采访里有一句话充满想象力,“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

采访里还有另外一句话:“我在地铁上有时候也能看到读书的朋友,这真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这很真实接地气,也很有深圳特色。

阅读,确乎让深圳人在思想的浩瀚宇宙里仰望星空。

因为全民阅读,深圳被评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因为全民阅读,深圳上了热搜。

只要翻开社交媒体,搜索“深圳+读书”,我们可以瞥见更多线索。

在深圳,读书小组成群结队,组团读、一起读成为风尚。

无论在地铁,还是公园、广场、咖啡馆,都有深圳人捧卷沉浸阅读,更不消说在图书馆与书店。

还有更多的深圳人,无分男女老幼,都在默默用阅读,滋养浇灌着自己的思想之花。

△24小时书吧,永不打烊的书香。

对于读书这件事,深圳人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发挥。

读书有时间限制?那便建起24小时图书馆,让阅读畅快无阻,不再拘泥。

灯塔图书馆(上)

图源:小红书@Y.K的城市日志(下)

阅读需要浪漫?那便将山海与书相连,于是灯塔图书馆、白鹭坡书吧等应运而生,“山海有诗意,书香最深圳”

阅读也需要有特色?愈欣书店、旧天堂书店等独立书店遍地开花。

……

对于深圳人,这些努力与探索都指向一个方向,那便是——回到阅读本身。

给文明以岁月,给岁月以文明。

回望人类数千年历史,书籍与阅读其实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奢侈的存在。

而文明的传承,恰恰最需要靠阅读打破时间的枷锁。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个打开手机便能搜索一切的时代,

坚持全民阅读的深圳,实在很酷!

有一种观点说,书承载着人类的共同记忆。

而我们,是世界上唯一可以通过阅读,直接分享先辈智慧的生物。

令人动容的是,在读书这件事上,深圳与深圳人不谋而合。

每到11月,在舒爽的秋日,深圳“文化的闹钟”——读书月,如约响起。

今年,已是第二十四届。

△深圳读书月的活动,有趣有料,有颜值有内里。

如果仅仅是口号式呼吁,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闹钟”。

本届读书月以“阅历史文脉 读现代文明”为主题,339项、2000余场文化活动在“闪烁”在深圳的各个角落。

其内涵与丰富程度,或许只用“盛宴”来表示。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年度十大好书”详情)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年度十大童书”详情)

读书的精髓在于挑选。

生有涯而知无涯,即便每周读一本书,人的一生也不过只能读寥寥数千本。

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年度十大童书”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焦虑,点亮读书风向标。

△首场读书论坛——人文精神专场讲座邀请了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分享主题 “风雨人生话东坡”。

思想需要激辩、碰撞、共鸣。

今年读书月便围绕“城市精神漫游:科学×人文×艺术”的年度主题,邀请王京生、莫砺锋、郑培凯、张抗抗、樊希安、江晓原等名家学者开讲。

“大概这就是追星吧。”有深圳人在活动现场如此感慨。

△深港共读双城—幸福廊桥书市于深业上城开展一场空中city read

图源:ShenzhenWeekly

△“当创新之城遇上浪漫之都:深圳·杭州的文化对视”系列活动,希望通过2天4场名家对谈,激发新的灵感和活力,共同书写精彩的文化故事。

读书需要共情。

于是,2023南国书香节暨第五届深圳书展开幕了,深业上城汇集了深港两地书店与出版社书摊展位的“幸福廊桥”书市也开了。

而在“当创新之城遇上浪漫之都:深圳·杭州的文化对视”的4场双城名家对谈中,我们看到了深杭双城的城市精神与文化记忆。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书·城市·生活”书店人大会详情)

△首届“书·城市·生活”书店人大会

面对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书体书店何去何从?

本届读书月首次策划“书·城市·生活”书店人大会,邀请28座城市,46家最具代表性的实体书店主理人集结深圳,一起探讨书店行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

以上仅仅是本届读书月的回眸一瞥。

△深圳图书馆看书学习的深圳人。图源:小红书@Y.K的城市日志

举办了二十四年的读书月,无疑是一种高贵的坚持,是深圳坚持长期主义的具体表现。

如此坚持,也给了深圳人仰望星空的底气和方向。

话说回来,不也正是因为热爱阅读,并敢于实践,深圳人才能不囿于方寸之地,才能拼出一个大世界?

也可以说,深圳本身,便是阅读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

这里,因热爱阅读而受人尊重,因热爱阅读而充满希望。

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策划/文字:钟旭辉、刘嘉雯

图片:钟汝芳、邱悦

设计:张弛

编辑:薛永利、赖鼎睿

审读:黄淳 刘春生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