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此次出访为何选择中东的沙特?前所未有的中阿峰会又将给双方乃至全球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收获?地缘政治的格局是否在悄然变化?一切的答案都在这场特殊的“中东之行”。
签署300亿美元订单
“三环峰会”创多个“首次”
12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为迎接习近平主席的来访,沙特拿出了最高礼宾待遇。主席专机进入沙特领空后,沙特空军4架战机随即升空护航。专机进入沙特首都利雅得上空后,6架“沙特之鹰”礼宾护卫机随行伴飞。专机降落后,沙特王室成员和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机场鸣放礼炮21响,礼宾护卫机则在空中拉出象征中国国旗的红黄两色彩带。
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利雅得哈立德国王机场时,沙特利雅得省省长费萨尔亲王、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中国事务大臣鲁梅延等王室重要成员和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最高规格的礼宾待遇也预示着中沙关系乃至中阿关系的全面升级。此前,中国与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就已经愈发密切。华为已经与沙特在太阳能、储能、5G建设、云计算、港口运营自动化等领域签署了多份协议。9月,中国国家航天局与阿联酋拉希德航天中心签署探月合作协议,通过中国火箭帮助阿联酋实现探月梦。而习近平主席此访不仅签署了旨在全面提升中沙两国关系层次和将两国元首会晤定期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还推动中沙企业签署了34项,价值接近300亿美元的投资协定,覆盖绿色能源、信息科技、云端服务、交通运输、建设等多个领域。
两国元首亲自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同意每两年在两国轮流举行一次元首会晤。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除开双边协议的签署,多边外交也是此次访问的一大亮点。习近平主席此访还将参加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外界用“三环峰会”来形容此次元首出访的高效率与广泛成果。其中,创造了多个“首次”纪录的中阿峰会得到了国际社会格外的关注,来自中东与北非的十四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峰会,这在国际外交史上也难得一见。当然,此次中阿峰会也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阿领导人的首次面对面交流,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首次建成制度化、长期稳定的对话平台,对巩固世代友好、历久弥坚的中阿关系来说意义重大。
聚焦能源金融
多领域寻求新合作
习近平主席此访不仅推动了中沙及中阿关系在层次上的提升,还在这一关系的涵盖广度上达成了突破,尤其是在能源、金融等领域。
中国是全球能源需求最旺盛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而阿拉伯世界又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地,双方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是必然趋势。2021年3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全面合作计划》,根据外媒分析,在合作计划签署的当月,伊朗的每日对华石油出口量就达到了创纪录的约100万桶。今年11月21日,中国石化则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600亿美元、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LNG)的长期购销协议。根据该协议,卡塔尔将向中国每年提供400万吨液化天然气。中国与上述两国的能源合作在阿拉伯世界产生了极大的正面反馈,在此基础上,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将推动中阿能源合作更上一层楼。
当地时间12月8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雅得王宫同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此外,双方预计还将在金融领域达成突破性合作。今年3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和沙特已经就使用人民币结算沙特对华出口的石油进行了谈判,这一尝试如果成功,将是对美元霸权的重大打击,同时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地位的大幅提高。而这也成了此次访问外媒乃至国际舆论最为关注的部分。
此前我国外交部已于12月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其中也提到“支持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互设分支和开展多领域业务合作。加强双方央行间货币合作,商讨扩大跨境本币结算和互换安排”。12月8日,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召开前夕,“世界超市”义乌和沙特完成了首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上述事件都标志着双方在金融领域的磋商与合作的全面开展,这为中沙、中阿之间深度金融合作,乃至金融创新都带来了积极信号。
在地缘政治博弈中
打造新型合作共赢范本
长期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多国政治力量博弈的战场,但与崇尚干涉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在与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进行交往与合作时,格外注重尊重中东各国的内政与主权。习近平主席在12月8日下午与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会面时表示:“中方坚定支持沙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稳定,支持沙国继续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穆罕默德也积极响应中方的这一表态,表示:“沙方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方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中方为去极端化采取的措施和努力,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以人权等名义干涉中国内政”。
与过往霸权国家介入中东事务不同,中国主张和平对话与积极合作,化解纷争与冲突,同时不寻求任何在中东地区的争霸行动,不破坏地区现状与和平局面。因此,即使外媒在舆论上吹风强调此次中阿关系的深化是在“美沙关系”恶化的前提下,抢占地缘政治优势的类似言论,但中沙、中阿之间的合作成绩却是西方舆论不可磨灭的,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合作是必然、必要且长期坚持的,这也是在霸权介入下的中东地缘政治博弈格局中打造出一个新型的合作共赢范本,势必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者:陈定定,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卜乐,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员;高隆绪,海国图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严偲偲
海报设计:李楚翘
策划统筹:刁瑜文
审读:刘春生
审核:陈建中 朱玉林
转载需注明作者及来源读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