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华富村东、西区棚改项目全部完成封顶,这个位于中心公园湖畔的昔日的老小区,已经换了新“颜”。
那么深圳还有哪些老小区呢?在那里有没有留下你的美好回忆?
如果你从外地来打拼,租住在公寓里,那你大概率不认识邻居是谁,连碰头的机会都很少,甚至邻居换人了也不知道。
但很久以前,在没有智能手机、出门上下楼梯的年代,很多深圳人有着紧密的邻里关系,楼里见面会打声招呼。
住过老小区的人更深有体会。
老小区,泛指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住宅小区,也是来深建设的首批“拓荒牛”在这安下的第一个家。
层高大多是6-9层,没有电梯,也没有地下停车场。
早上看奶奶公园耍太极,中午看大爷石凳下象棋。
下午小学放学了,小学生舔着冰棍一蹦一跳。
晚上碟碗洗完了,楼上传来几个阿姨哗啦啦的搓麻将音效。
这样的场景一般常见于益田村、梅林二村、园岭新村...
邻居的面孔能见好几年,熟脸见多了,自然也成了朋友。
老小区保留了深圳最后的社区文化,有着快中取慢的生活节奏。也许5年、10年后,这些熟悉的“村”,都要变成新楼了。
深圳有很多有名的老小区,它们长得也很像。
大树荫下狭窄的马路,把小小的居民区打造成纵横的棋盘,在一个又一个的“格子”里装下学校、菜市场、供广场舞使用的小广场。
太阳光给矮矮的居民楼镀上金黄,摇曳的枝叶在楼墙上绘出细腻的墨影。
这些好看的小区里,有你的家吗?
01
莲花村
始建于1991年
深圳最老的市中心
环境无敌,出门就是地铁
周边3个大公园围绕
还有一座远近驰名的菜市场
有人住下来,任时代变换都不愿意搬走
有人离开过,想起这里的好,又搬回来了
它由莲花一村、二村、三村组成
大部分是矮矮的老居民楼
住下来的也大多是中老年人
虽然有着超过30年的悠久历史
却老得很精致
02
园岭新村
始建于1985年
园岭新村见证了深圳的腾飞
在改革开放早期就已经建造好了
而近40年后的今天
它像被时间遗忘了一样
任凭围墙外的世界快速发展
依然保留着自己的慢生活步调
去年它火了
一方面是因为它变成了“小店宝库”
另一方面,这被岁月侵蚀过的平台小道
竟变成了全新的拍照地标
03
益田村
始建于1995年
益田村相比其他的老小区
它稍稍新一点,有部分是高层电梯房
108栋楼宇,每个拐角都好像长得一样
仿佛巨大的森林迷宫
许多人说这是个完美的家
没有富人区那股高冷的贵气
比更老的小区有活力
楼下有喜欢的咖啡和简餐
不远处还有盒马
要舒服有舒服,要方便有方便
04
梅林二村
始建于1992年
梅林超级大,有一、二、三、四村
还有河背村、上梅林新村等城中村
而梅林二村位于梅林片区的中心
伫立着最有年代感的楼群
宁静、安逸、宜居
几乎所有对居住环境的溢美之词
都能用在梅林二村身上
梅林小学和梅林中学都在不远处
有的“村民”,直到成年才离开了这里
05
新秀村
始建于1988年
新秀村,新秀片区年龄最大的小区
明明是深圳特区成立后建设的首批社区
用今天的眼光看,显得更像“老家”
村民们除了宅家休闲
就是聚在新秀南区的小广场
老人下象棋,小孩子玩游戏
有蝉鸣做BGM,氛围特别好
06
桃源村
始建于1997年
桃源村占地31.2万平米
有107栋居民楼,9000多个住户
地铁7号线都专门为它设一站
医院、学校、菜市场、体育馆
小商超和大超市非常多,分布在各个区域
......
住在这里的人都不想走
///
在粗壮的大榕树下和伙伴捉过迷藏
在村口的小卖部缠着爸妈买过雪糕
在家楼下的长椅和恋人依依不舍的告别
.......
有太多美好的事情在这发生
深圳的老小区不仅仅是居民区
还是许多深圳人生活的暖色背景板
承载了无数人的成长回忆
编辑:柯荫繁
校对:陶铮
审校:余治国
来源:Shenzhen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