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行动不便
小区加装电梯的申请卡在哪一步了?
小区门口的早餐摊占路经营
反映多次没解决
有没有能集中推动问题解决的渠道?
……
在深圳
这些萦绕在市民心头的民生事、烦心事
如今有了专属“倾诉窗口”和“一站式解决平台”
市民点题
媒体跟进
政府作答
“问政工作室”来了!
“问政深圳”工作室正式成立
8月29日,深圳报业集团“问政深圳”工作室正式成立。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解决民忧、汇聚民智,“问政深圳”工作室将致力于搭建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开展良性互动的平台,探索媒体精准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圳路径”,打造政府与媒体协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范式。
民生诉求“秒接单”
烦心难题“速解决”
“宝安区西乡街道宝安农批市场边上这个人行天桥,是一条行人必经之路,每天人流量至少上万人,上坡推不动、下坡又很滑,摔倒的人一大堆……”今年6月,有网友在深圳新闻网深圳论坛发帖,反映宝安一人行天桥高峰期存在拥堵等问题。
这条急切的“吐槽”帖,很快引起深圳报业集团记者关注,并及时在深圳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随后,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第一时间到现场核实,并向记者回复进展情况,表示将限期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7月初,记者回访涉事人行天桥,发现原先桥面上的花坛已在逐步拆除、进入拓宽维修阶段,未来将以更好的状态服务市民。
这是近年来深圳报业集团聚焦民生难题,迅速完成“市民发起报料-媒体迅速跟进-涉事部门处理-后续跟进报道”闭环流程,推动问题解决的成功案例之一。
实际上,深圳报业集团在民生问题报道与推动解决上早已积累了丰富实践。为更加及时回应市民民生诉求,快速解决市民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圳报业集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与桥梁纽带作用,整合集团优势资源,精心筹备,正式成立“问政深圳”工作室。
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深圳在畅通民生诉求渠道、搭建政府与市民良性互动桥梁方面,迈出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步,也意味着深圳报业集团在本轮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交出了媒体深度赋能基层治理的又一标志性答卷。
跨部门,跨平台
“民呼我应”成常态
今年5月,深圳报业集团宣布全面启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动实施“扎根工程”,把扎根基层土壤、做好在地服务作为推进全媒体生产传播变革的重要内容,关注民生、服务民生、贴近民生,构建小切口、大主题、权威高效、温暖贴近、双向互动的民生传播生态。
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全面启动系统性变革后的重要举措,“问政深圳”工作室的成立,是深圳报业集团强化基层民生和社会热点新闻报道的关键抓手——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制度化合作,打造政府与媒体协同创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样板。
在具体运作上,“问政深圳”工作室以“聚焦民生痛点、链接政企资源、推动问题解决”为核心宗旨,创新推出三大运作模式,构建全链条民生服务体系。
一是闭环管理机制:
媒体与政府开展制度化合作,打造“信息采集——数据联通——媒体监督——督办治理——反馈提升”全流程闭环体系,将重大或长期未解决的问政帖文纳入政府督办工作事项,从机制上保障问题“不悬空”;
二是跨平台运维传播:
一方面,在深圳政府在线和“i深圳”开通入口,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实现“政府答政权威性”与“媒体平台传播力”的互补共振;另一方面,构建“线上+线下”多渠道信息采集网络,涵盖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留言、社交媒体监测、基层通讯员反馈等途径,指派专人负责信息收集整理,保障诉求“全覆盖”;同时在客户端、网站、媒体号、报纸实现跨平台推送,最大化扩大传播影响力。
三是跨部门协同联动:
在“问政深圳”工作室的日常运营上采用协同工作机制,由集团领导担任总指挥和总统筹,调动集团精兵强将协同作战,涵盖新闻采访、视频编辑、传播分发、舆情分析、技术开发等多领域专业人才,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跨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问政深圳’工作室的成立,是媒体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尝试。”深圳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成立仪式上表示,“问政深圳”工作室并非简单的“诉求中转站”,而是通过机制化运作,将媒体监督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媒体力量。
未来
深圳报业集团将全力
把“问政深圳”打造成为全集团
全深圳乃至全国的亮眼IP
让市民的“烦心事”尽快变成“舒心事”
共同为建设更有温度
更具活力的深圳贡献力量
想报料或提供新闻线索
可以扫码
进入问政深圳报料小程序
进行报料哦!
↓↓↓
编辑 秦涵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