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联合“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推出的大型访谈节目《破局者说:深圳创新创业故事》,聚焦于这座城市创新创业浪潮中的标杆人物与故事。
本期节目走进深圳市灵蛛科技有限公司,对话创始人兼CTO王博祥——这位用合成生物学“驯服蛛丝”的破局者,正将科幻电影中的超材料变为现实。
名校毕业的王博祥本可延续学术道路,却因一场国际遗传工程大赛(iGEM)彻底转向产业实践。“生物学不仅限于解剖,我们是在‘扮演上帝’。”他回忆道。当全国合成生物学研究尚处萌芽时,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MIT的前沿合作吸引他南下,“这座城市对创新的支持,让人感到被真正鼓励”。
在深圳塘朗山发现的珍稀蛛种“斑络新妇”,成为王博祥破局的起点。当全球聚焦传统蚕丝时,他带领团队完成全球首个斑络新妇基因组测序。“蛛丝强度是蚕丝的6倍,韧性超5倍,且天然耐水。”这一发现催生了灵蛛科技的核心技术:通过基因编辑让蚕吐蛛丝,并实现微生物发酵量产。
王博祥团队突破的72小时高速发酵技术,使20吨级发酵罐(约三层楼高)产出全球最高效的蛛丝蛋白。“全中国蛛丝产率与产量我们居首。”规模化生产让成本锐减,打开了民用市场大门。其研发的蛛丝复合材料强度提升60%—100%,已应用于高端服装、家纺领域,更剑指军事防护——美国陆军现役软装甲正是同类技术产物。“电影《蜘蛛侠》用蛛丝拦停火车并非虚构,我们正让这种超材料走出科幻。”
在合成生物学资本泡沫消退后,灵蛛科技逆势完成融资。“我们更清楚市场要什么,而非沉迷学术‘圣杯’。”王博祥强调中国供应链的核心优势:全球顶尖的生物发酵能力与最大纺织产业基础。手握多项国际独家专利的他却坦言:“专利只有转化为商品才是真成功。”
从塘朗山抓蜘蛛到掌控20吨发酵罐,王博祥的创业哲学凝结为“万物有灵”愿景:“蛛丝只是起点,未来将重塑皮革、塑料甚至手机膜。”这位破局者以深圳特有的务实与魄力宣告:“生物基材料革命不在高校,而在产业一线——这里才能让创新真正蓬勃生长。”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