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来了“赛博汪汪队”!十五运会有哪些“科技保镖”?

读特新闻记者 葛墨含 邱思艳 文/图/视频
08-28 11:0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运动员在场上激烈角逐,而在聚光灯之外,一场无声的“科技保电”正同步展开。

8月27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十五运会”)群众赛事门球项目落幕。六天赛程中,运动员在场上激烈角逐,而在聚光灯之外,一场无声的“科技保电”正同步展开。

无人机按航线自主巡查,机器狗在变电站灵敏巡检……这番科技感十足的景象,源自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以“AI+机器人”构建起的“海陆空”立体智能巡检系统。据悉,该系统推动保供电从“人海战术”向“人机协同”转变,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筑牢数字电网的智慧防线。

“空中尖兵”多能高效

巡检效率提升6倍

群山密林间,一条条银线横跨长空,将电能源源不断输向千家万户。在深圳,这样的“电力高速”总长度超过4300公里,相当于往返深圳到北京的距离。

“以前师傅们翻山越岭,靠望远镜巡检线路。但即便这样,人眼也很难完全识别铁塔零部件中的细微隐患。而现在,我们有了无人机。”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技能专家舒铭杰介绍道。

随着他轻触遥控,占地近一平方米的无人机瞬间腾空,借助搭载的高精度仪器为线路进行全方位“拍照体检”,将原本需要约1天的人工巡检任务压缩至1个多小时完成,效率提升约6倍。

工作人员在操作。

“无人机可以精准生成线路及周边环境的三维模型,让我们能够在电脑上快速判断线路是否存在危险因素。”舒铭杰举例说,“一旦发现树障隐患,还可启用搭载‘剪刀’的无人机,‘一键精修’树枝,既避免了人员高空作业风险和线路停电的风险,又最大程度保护树木正常生长,真正实现一举三得。”

在变电站内,“空中尖兵”同样大显身手。保电人员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即可远程调度无人机从机巢起飞、执行自主巡航任务。据深圳供电局500千伏现代巡维中心站长钟田勇介绍,“这套无人机电力巡检系统由南方电网自主研制,目前站内设置约1900个拍摄点位,有效弥补了地面摄像头的监测盲区。”

准备起飞巡检的无人机。

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负责人邓世聪在采访中提到,“依托深圳扎实的低空产业基础,我们积极与本地头部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合作,共同推进电力巡检无人机的技术开发与应用拓展,在提升保电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无人机应用场景,助力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发展。”

“赛博汪汪”无惧复杂环境

半小时完成全站巡查

除了在天空巡检的无人机,“赛博汪汪队”也同样能在复杂环境中大显身手。据记者观察,机器狗体型与真实犬类相近,却身怀“十八般武艺”。传感器、自主导航算法、高清可见光相机、红外热成像仪及3D导航雷达……一系列智慧装备让机器狗仿佛拥有“五官和神经”,可完成红外测温、表计识别、异响检测等多项任务,并实时回传巡检数据,辅助保电人员实现AI智能诊断。

巡检机器狗。

“我们只需在后台下发指令,机器狗便能沿预定路线行进,对站内设备进行全方位‘望闻问切’。”据钟田勇介绍,“赛博汪汪队”目前主要负责深圳变电站、电缆通道、配电房等重要保电值守点。即便面对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形,它们也可应对,提升供电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

据悉,今年深圳供电局还在国内首次应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海上架空输电线路桩基础巡检,完善了“海陆空”立体化智能巡检体系。

从传统人工走向智能化协作,这一转变究竟带来多大提升?深圳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生产监测部副主管王勋江列出一组对比:“以1座220千伏变电站为例,以往需两人现场工作4小时,而智能巡视模式下,仅1人远程操作,仅1人耗时30分钟即可远程全览站内设备。”这种“AI+人工”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新模式,正逐步成为高质量保电的强大支撑。

正在工作中的机器狗。

“智慧大脑”全链路监测电网状态

实时数据“一图掌握”

在数字化保电的全局体系中,既需要前线的智能机器人,也离不开后方“智慧大脑”的精准指挥。

走进深圳供电局电力指挥中心的主控室,大屏幕上正实时展示着“保电一张图”。刚结束的十五运会群众比赛门球项目所在场馆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的供电情况,尽数浓缩于此。供电设施数据实时更新,现场视频画面滚动播放,保电人员可以从一个220伏的插座开始,一路溯源至与之相关联的500千伏高压设备的运行状态。场馆供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就能被捕捉并预警。

深圳供电局电力指挥中心主控室。

“这是我们为十五运会定制的智慧保电系统。”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电网组长陈作伟介绍,“系统依托‘数字孪生电网地图’,结合国内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的‘电鸿化’物联网设备,让指挥人员清晰掌握场馆电力‘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

此外,该系统实现了大屏、PC和移动端的“三端”数据无缝互通,指挥指令与异常告警可从指挥部直抵一线人员,实现“状态一网感知、指挥一令到底、任务一线管控、资源一体调配”。

据了解,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共有108个保电场所,涉及深圳电网三分之一的变电站、约450回输配电线路。“我们将继续紧扣科技办赛要求,推动‘电鸿’、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保电场所规模化应用。”邓世聪表示,要让体育盛会因科技保电而更精彩。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葛墨含 邱思艳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