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精神的影像史诗 新时代的先行宣言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08-26 11: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时光奔流,南海潮涌。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特区精神三部曲》震撼发布,如同一部恢弘的交响,奏响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对过往峥嵘岁月的深情回眸,更是一篇面向未来的先行宣言,以影像的史诗,回答了“为什么会是深圳”“深圳为什么能”的时代之问,为新征程上深圳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注入磅礴的精神力量。

(一)

《特区精神三部曲》巧妙地将过去三年推出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三部蕴涵着特区精神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凝练成一部“奋斗简史”。

“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特区精神进行了精辟概括,对赓续弘扬特区精神提出了重要要求。

今天,我们再次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区精神的重要论述,领悟特区精神的真谛,倍感振奋,催人奋进。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不仅是深圳过去45年披荆斩棘、创造奇迹的成功基因,更是深圳在新时代继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重要保证。

《特区精神三部曲》恰如三幅彼此关联、层层递进的画卷,勾勒出深圳经济特区从无到有、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壮阔征程,生动诠释了特区精神的内核演进与血脉赓续。

“敢闯敢试”,是历史赋予的胆识与担当。

《特区精神三部曲》的第一部《敢闯敢试》,以极具冲击力的镜头语言,将人们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蛇口“开山第一炮”震醒南海之滨的沉寂土地,是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课题,深圳的回答是:杀出一条血路来!

从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到公开向社会发行第一张新中国股票;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响彻云霄,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蜚声中外。每一个“率先”,每一次“突破”,都是在“没有航标的蓝海”中进行的勇敢探索。

这种“闯”,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机制的勇敢“撞击”;这种“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求索道路上,勇当“试验田”的无畏担当。

45年来,“敢闯敢试”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一种集体性格与文化基因。

“敢为人先”,是勇立潮头的气魄与自信。

如果说“敢闯敢试”是解答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那么“敢为人先”则是追求卓越与领先的“抢答题”。《特区精神三部曲》之二《敢为人先》以“飞翔”的意象,象征着深圳挣脱束缚、追求更高维度的发展境界。

先行者,意味着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也必然要承受更多的风雨与不确定性。

从率先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到率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从率先推行法治化营商环境,到率先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深圳先行,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探路。

这种“先”,不是盲目冒进,而是基于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期盼的深切回应。它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改革,是领风气之先的创造;真正的领先,是挺立潮头的自我革新。

“埋头苦干”,是质朴坚毅的品格与坚守。

伟大始于平凡,奇迹成于实干。《特区精神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埋头苦干》,将镜头聚焦那些平凡而坚定的面孔:深夜实验室里亮着的灯,生产流水线上忙碌的身影,建筑工地上挥洒的汗水……这正是深圳最动人的表情,也是深圳奇迹最坚实的底座。

“拓荒牛”精神,为何能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代代相传?因为它代表的,正是那股不畏艰难、不计得失、默默耕耘的实干劲头。45年的辉煌,绝非朝夕之功,更不是什么神话传说,而是一万六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千千万万特区建设者一砖一瓦、一针一线织就的壮丽图景。这背后是无数个“埋头苦干”的奋斗者,在各自岗位上将个人梦想融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这种“干”,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求实态度,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历史耐心。

《特区精神三部曲》以递进式的主题和差异化的影像语言,描绘了一幅彰显特区精神传承的时代画卷,鲜明指出: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二)

《特区精神三部曲》本身,就是“敢闯敢试”的胆识、“敢为人先”的气魄与“埋头苦干”的作风交相辉映、有机融合的产物。可以说,《特区精神三部曲》是城市品牌叙事的一次创新实验,更是特区精神在新时代的艺术呈现,是深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实践与成果。

近年来,深圳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等文艺作品的成功经验,在于其深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根脉,又以创新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从而引发广泛共鸣。这与《特区精神三部曲》在讲述深圳故事时的理念不谋而合。

《特区精神三部曲》通过影像的方式,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主线,展现了深圳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奇迹,这本身就是中国故事中极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的一部分。

由此而言,《咏春》《特区精神三部曲》等文艺作品对深圳文艺创作,以及讲好深圳故事、广东故事、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无论是《咏春》中普通习武者的坚守,还是《特区精神三部曲》中那些默默奉献的建设者,都彰显了平凡人的伟大。文艺创作应根植于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奋斗,才能获得最广泛的认可。

要勇于创新,探索多样化表达形式。《特区精神三部曲》以电影级的制作水准和递进式的主题,系统性讲述了特区精神,这在国内城市品牌叙事中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实验。未来,深圳文艺创作应继续鼓励艺术形式和内容上的突破,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让现代题材更具艺术感染力。

要深挖城市精神内涵,提炼时代价值。《咏春》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在于其对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深刻诠释。《特区精神三部曲》则成功地将特区精神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影像,让观众深刻理解深圳奇迹的内生动力。

深圳的文艺创作应继续深入挖掘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和发展脉络,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文化符号,从而更好地向世界讲述深圳故事,进而讲好中国故事。

(三)

《特区精神三部曲》作为一部特区精神的影像史诗,映照过去,也启迪未来。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新起点上展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必须赓续弘扬特区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一往无前,再谱新篇。

深圳面临的挑战,不再是“要不要改革”的观念之争,而是“如何系统集成、深化改革”的能力考验;深圳面对的课题,不仅是“能不能杀出一条血路”,而是在制度型开放的新格局中“怎样闯出一条新路”。

弘扬特区精神,就要在“闯”的方面展现更大魄力。

要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用足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关键一招,在土地管理制度、数据要素流通、资本市场创新等方面推出更多破冰之举,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深圳样本”。

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围绕“20+8”产业集群,以“闯”的精神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

要聚焦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国际经济治理变革中发出更响亮的“深圳声音”。

弘扬特区精神,就要在“先”的方面拿出更实举措。

要率先探索全域智慧城市建设,深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让城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要率先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活方式上全面“向绿而行”,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照进城市发展现实。

要率先营造全球一流的人才发展生态,以更开放的政策、更贴心的服务、更包容的文化,让深圳成为天下英才逐梦圆梦的热土。

弘扬特区精神,就要在“干”的方面营造更浓氛围。

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新时代“拓荒牛”精神,尊重和激励那些敢于冒险、专注主业、坚守实业的奋斗者,为他们心无旁骛干事业创造最好条件。

要厚植崇尚实干的社会文化,在各行各业倡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风气,让每一个辛勤劳动、合法经营的普通人,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干”的成果体现在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成效上,体现在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上,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深圳未来更加精彩的故事,邀请每一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人来共同演绎,向全国全球展现一个始终充满朝气、永远拼搏奋进的深圳,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