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深圳 | 深圳大剧院、深圳音乐厅、深圳歌剧院:从艺术殿堂到全球标杆

晶报记者 张羽淳
08-26 11:00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通过“小切口”透视城市文化建设的“大成就”,展现深圳经济特区45年从经济拓荒到文化繁荣的立体历程。

深圳湾畔,一座形似巨大贝壳的歌剧院正在崛起,它将成为世界级高标准艺术殿堂。而这仅仅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文化设施建设的最新注脚。

▲深圳歌剧院效果图

深圳大剧院:从市民文化需求到全球文化标杆

深圳大剧院是特区建立之初政府投资兴建的八大文化设施之一,自1989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始终坚持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扶持和倡导高雅艺术”为宗旨,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展示了深圳文化的夺目风采,在深圳城市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被市民自豪地称为深圳“高雅艺术的殿堂”,成为了深圳文化的骄傲。

▲深圳大剧院

建院36年来,深圳大剧院承办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0周年文艺晚会《开拓者礼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文艺晚会《祖国,深圳对你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文艺晚会《逐梦·先行》”“文博会艺术节”、“中法文化之春”、“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钢琴音乐节”、“深圳森林音乐会”、第十二和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等众多政府重大文艺演出活动。

1992年深圳大剧院创办了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以“集国际艺术之精粹,展特区舞台之辉煌”为主题,以“构思独特、组织严密、影响广泛,硕果累累”之评价而载入深圳文化史册,成为了深圳的文化名片,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八届。截至2024年12月底,深圳大剧院共接待演出团体3095个,演出4588场,观众高达412.2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座被视为“金色的精灵,深圳的骄傲”的建筑,不仅是中国第一座以“大剧院”命名的演艺剧场,更见证了深圳从满足市民基础文化需求到打造全球文化标杆的跨越。

深圳音乐厅:美育实践的殿堂

深圳音乐厅开业之初,最吸引人的是它精美的建筑。通透的玻璃穹顶下,五根金色的巨大树状结构体支撑起整栋建筑,通体透亮、金碧辉煌。

▲深圳音乐厅

深圳音乐厅是深圳市文化设施中的标志性建筑,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雄伟的管风琴,是一座现代化的、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专业音乐厅。自2007年10月开业以来,深圳音乐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以“打造国内一流、在世界享有知名度及美誉度的高品质音乐厅”为愿景,共举办各类演出及活动4900多场,惠及观众700多万人次。

为打造一流高雅艺术殿堂,深圳音乐厅创立了“新年演出季”“古典名家名团系列”“漫步古典夜”等演出季品牌,并创新策划了“深圳音乐厅·国乐当潮”等主题音乐节。为普及高雅艺术教育,深圳音乐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打造了“美丽星期天”“音乐下午茶”等多个公益演出品牌,截至目前,各大公益品牌共举办了约1400场艺术水准较高的公益演出,惠及观众100多万人次。2019年,深圳音乐厅创办了广东省内唯一一支以多民族文化为特色的驻厅童声合唱团——“深圳音乐厅‘小金树’多民族童声合唱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与高度关注。

十余年来,深圳音乐厅凭借一流的设施设备、高品质的演出节目、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等,逐步成长为国内一流的艺术场馆,并成为众多国内演出场馆的学习标杆,吸引了数百家国内外同行慕名前来交流和学习。

深圳歌剧院:世界级文化新地标

深圳歌剧院的建设进度一直牵动着众多市民的心。届时,它不仅将成为世界级的高标准艺术殿堂,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文化交流的新枢纽、深圳艺术文化的新地标,以及深圳市民们享受高品质滨海文化艺术的理想去处。

在深圳歌剧院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中,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让·努维尔团队的“海之光”方案荣获一等奖。在深圳湾畔,歌剧院从变幻莫测的大海中缓缓升起,像一个巨大的贝壳,也像一道汹涌的波浪。波纹玻璃折叠板的光线暗示着深圳歌剧院诞生于大海,也是中国海的一部分,构成了一道名副其实的“海之光”。

深圳歌剧院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东角头片区,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环绕着山峦、海洋、河流、港口,如同一幅天然画卷,展现着“一岛双湾、一河一山”的绝美景观。

深圳歌剧院不仅是深圳的文化新地标,还将与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海洋博物馆等项目共同构建城市文化空间体系,推动深圳向全球标杆城市迈进。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张羽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