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45度是自拍的“黄金角度”,它能巧妙凸显轮廓,以最自然的透视,勾勒出生动立体的一面。那么深圳呢?如果这座城市也以45度的方式自拍,会为我们呈现怎样的城市美学?
以多彩玩法书写文旅新篇
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深圳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软实力也实现了崛起。深圳的软实力在文旅方面大放异彩,其独特魅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深圳,山海连城的大美风光,让更多海内外的游客能够畅游绿美都市。山海连城是深圳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也是深圳文体旅游的宝贵资源。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积累了丰富的工业资源,为工业旅游发展提供了独特优势。深圳近年来深耕工业与文旅的融合创新,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市民可乘坐坪山云巴体验全自动驾驶模式,一路上欣赏欣欣向荣的城景的同时感受现代高科技无人化智能运维,最终抵达科技感拉满的比亚迪全球总部。
▲坪山云巴穿过科技园区。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深圳以其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文化闻名,这种多元融合的城市特质也体现在文旅创新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集戳盖章成为城市文旅新潮流,正是这种文化包容性的生动体现。深圳盖章服务点遍布邮局、博物馆、地铁站、创意街区、景点、书店甚至公园,随身携带集章本,每到一处不妨多打听一下,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
山海连城的生态画卷、新旧交融的工业旅游、创意十足的文旅体验......它们为城市软实力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在高楼之间留住珍贵自然
候鸟振翅飞跃万里,也选择落脚在深圳的红树林做“深漂”。
在深圳这座现代化都市的腹地,红树林静立潮间,与高楼共同勾勒出城市发展的独特天际线。作为全国唯一处于城市中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守护着全球候鸟迁飞通道。
为此,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创新推出生物多样性友好路灯,为鸟类提供繁殖巢箱。这些项目与茅洲河生态修复、梧桐山森林修复等共同入选深圳生态修复十大案例,见证着这座城市生态保护的广度与深度。
深圳的生态保护远不止于此,大鹏新区的银叶树湿地园内,891棵银叶树组成全球最完整的天然古银叶树群落,其中523岁的“树王”依然挺立;国内首座兼顾人行与生态廊道的鲲鹏径一号桥,已记录到野生豹猫过桥穿行。
▲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从红树林到古树群,从生态廊道到智慧路灯,深圳正以系统化的生态修复和科技创新,述说着一座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珍贵启示。
从“深圳之眼”展望全球联通
深圳交通体系建设持续迈进,海陆空综合联通能力实现全面升级。
在深圳地铁岗厦北枢纽,独具匠心的“深圳之眼”设计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打卡地标,吸引无数市民与游客驻足。深圳地铁网络仍在持续扩展,截至2025年8月,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已达595.1公里,共18条线路,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客流强度等关键性指标均持续稳居全国第一。
在珠江两岸,深中通道已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开通,将深圳至中山的车程缩短至约30分钟,日均车流量超8万车次,将珠江口东西两岸,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串联的更加紧密。
▲深中通道上车流川流不息。沈仲 摄
空中枢纽建设同样迎来飞跃。深圳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00万人次大关。2025年8月,T2航站区及北货运区工程正式启动建设。T2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3100万人次,将实现空铁联运无缝对接;北货运区全面投产后,年货邮保障能力预计超180万吨,将为高端制造、跨境电商等产业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深圳进一步联通世界。
▲深圳机场T2航站区、北货运区及综合配套工程效果图
至此,深圳已构建起以高效城市轨交串联内部、以跨江通道贯通湾区、以空港扩容辐射全球的海陆空一体化交通新格局,综合枢纽能级全面提升。
当城市天际解锁“第五维度”
冰茶饮、热饭菜,甚至急需的药品,不再只由骑手穿梭街道送达——它们可能正被无人机稳稳托起,飞越楼宇,迅速送到人们手中。以往存在于科幻片中的画面,如今已是深圳的日常,难怪外国游客也不住赞叹“这就是未来生活”。
支撑这片“天空物流”的,是深圳扎实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以大疆、美团、科卫泰等为代表的企业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形成覆盖研发、制造、运营的全链条集群。目前,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已集聚19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态势显著。
无人机的精准调度和高效协同,离不开人工智能这一“智慧大脑”。AI的赋能,让无人设备自主决策、集群协作,重塑城市配送的时空逻辑。
深圳的AI应用远不止于天空。包括养老安全监测、机场自动驾驶机器人、企业服务大模型、智慧育儿场景等在内,深圳先后发布四批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街道、写字楼、学校、家庭……AI正如水电一般融入千行百业,在真实世界中落地生花。
当千年文脉撞见未来生活
漫步深圳的古城,如同打开一座座“时光胶囊”,历史与未来在此交织。
2019年启动改造的南头古城,如今已蜕变为兼具文脉与潮流的创意街区。这里不仅保留了近1700年的岭南重镇记忆,更通过引入文创店铺、艺术展览、沉浸式数字体验等,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网红地标。
而深圳的古韵远不止于此——甘坑古镇以客家凉帽IP“小凉帽”激活非遗文化,打造出动画、主题农庄等全产业链;大鹏所城作为明清海防遗址,通过古城文化和滨海观光焕发新生;观澜版画村将客家古宅与全球艺术家创作结合,被赞“深圳最美乡村”;沙井古墟则以蚝文化为基底,打造“金蚝小镇”文化地标……
古城以创新手法让千年文脉持续跳动,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更以多元业态和现代设计,成为深圳人触摸过去、畅想未来的文化窗口。
当纸墨书香浸润繁华之都
2024年数据显示,深圳成年居民人均年阅读量达22本。手不释卷,已成为这座城市寻常的生活风景;满城书香,为深圳注入沉静而深厚的文化气质。
在深圳图书馆北馆,读者既可在巨型书墙下沉浸阅读,也能借智能设备自由检索,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深圳就这样,为阅读提供着丰沃土壤。放眼全市,超千座公共图书馆星罗棋布,串联成一张覆盖全城的“阅读之网”。
▲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而从“最美书店”钟书阁,到公园中的静谧书吧、河畔的环形树屋,24小时亮灯的百姓书房……多元阅读空间如毛细血管般嵌入街巷、自然与社区,精神的栖息地触手可及。
深圳的阅读基因,既静默生长于书店与图书馆,也热烈绽放在读书月、文博会等品牌活动中。这座城市以对阅读的执着、对人文的坚守,书写着一部“人人皆读、处处可读、时时可读”的城市之书,展现出“爱阅之城”里理性与温度并存的文化底色。
当购物空间“晋级”生活秀场
“超级好逛”的深圳商场,是直观感受城市消费活力的“超级窗口”。
深圳商场的一大魅力在于“首店经济”。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业首店达193家,其中超20%为国际品牌,源源不断地为消费者输送新鲜感。
作为可逛玩可社交的城市生活节点,深圳商场频频出圈。以K11 ECOAST为例,融合艺术展览、骑行体验甚至NBA主题场馆,既潮流又松弛,吸引无数年轻人前往打卡。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真实的吸引力——大悦城开业首日客流突破42万人次,益田假日广场试运营首月客流超200万人次,足见人气之旺。
更令人期待的是,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已在深业上城启动试营业,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高品质消费选择,也为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
▲图源:晶报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深圳的商业综合体,正以其持续的创新力和包容性,成为集消费、社交、文化与体验于一体的活力中心,始终走在感知经济脉搏的最前沿。
以温柔标尺重塑城市基因
历史在砖瓦中沉淀,未来于细节处生长。
莲花山下,景田路口矗立的“万花筒”妇儿大厦,以绚烂色彩与先锋设计诠释着城市的温度。“一米高度看世界”的生动实践,让儿童友好成为深圳人文关怀的鲜明标签。
深圳的温柔不只给予孩子。从遍布全城的母婴室品质不断提升,到“父婴室”的暖心出现;从火出圈的“五星级公厕”,到男女厕位快速转换的潮汐厕所;从星罗棋布的暖蜂驿站网络,到炎炎夏日地铁站内专设的纳凉区……每个市民都能在城市细节中感受到这份体贴与包容。
▲来源:深圳地铁
细节之处的关怀,温暖着每一位深圳人,也唤起了整座城市释放善意的柔软之心。近日,一则“13元退款”的故事刷屏全网——来深求职的女孩向店主倾诉困境后,次日竟收到13元退款与一句暖心的“加油”。这个微小却闪耀的善意瞬间,让天南地北的网友都为之动容。
在这里,关怀是流动的风景。深圳正以温柔为标尺,丈量出一座人文之城的新坐标。
锐意迈进,不忘向内扎根;仰望创新,也懂得俯身生活。
45度的深圳,同时映照出经济飞跃的轨迹与人文沉淀的厚度,科技攀登的高度与民生可感的温度。四十五载奋进历程,在一张张时代的“黄金自拍”中,深圳记录了成长的从容,更勾勒着未来的模样。
———————
作者 程旭薇 冯进容 谭雪婷 林煦
审读 黄明钢
二审 高晨曦
三审 蔡志军 潘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