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龙华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潘亚:用专业托举新生儿的希望之光

晶报记者 林茵/文 受访者供图
08-19 11:40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从南京到深圳,从省级医院的资深专家到龙华妇幼新生儿科的学科带头人,潘亚用五年时间,将一个基础薄弱的科室打造成为深圳中北部有影响力的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

在龙华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走廊里,一张印着“群众诉求马上办服务电话”的海报格外醒目:“有意见、有建议、有诉求请拨打电话。”海报上的负责人潘亚,是这里的“定海神针”。从南京到深圳,从省级医院的资深专家到龙华妇幼新生儿科的学科带头人,她用五年时间,将一个基础薄弱的科室打造成为深圳中北部有影响力的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

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德馨于行,技精于勤”,正是对潘亚这样的医务工作者的生动写照。那些曾被判定“无法存活”的早产儿、先天畸形儿,在她和团队手中重获生命。

▲只要有救治可能,我们就会尽全力 以前外科医生见重病就想转院,现在敢把巴掌大小的早产儿送上手术台 家长们遇到紧急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 让每个宝宝都能安全度过生命最初的旅程 ——潘亚

从被质疑到有底气

2019年底,在南京顶尖妇产医院深耕了18年的潘亚,正站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作为江苏省老牌妇产医院的骨干,她早已在新生儿重症救治领域练就了过硬本领,却也在日复一日的临床实践中感到了成长的局限。“南京的平台足够稳,但我想找一片能让技术‘破圈’的土壤。”被深圳“温暖气候与年轻活力”吸引的她,婉拒上海、广州多家医院抛出的橄榄枝,于2020年10月毅然南下,加入龙华区妇幼保健院。

初抵龙华时,她第一次和产科医生沟通,对方直截了当:“我们接生后,你们能救多少周的早产儿?”潘亚坚定地回应:“只要有救治可能,我们就会尽全力。”

那时的新生儿科确实“底气不足”,团队以“95后”为主,经验薄弱,全年危重早产儿救治量寥寥,多数家长宁愿辗转市级医院也不愿留下。潘亚入职头两个月,仅遇到1例35周早产儿。

她决定从“人”抓起,每天第一个到科室,最后一个离开。抢救时永远站在最前面,气管插管、静脉穿刺这些年轻医生犯憷的操作,她手把手示范。深夜接到团队的电话,无论多晚都立刻赶回医院,“我在,他们就心安。”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担当,履新不足两年,潘亚便被委以新生儿科主任重任。

如今,龙华妇幼已构建起涵盖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科、新生儿外科、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心的新生儿学科体系。新生儿外科团队组建后,95%的复杂畸形患儿可在院内完成手术,打破了龙华区先天畸形患儿外转求医的困局,潘亚说:“以前外科医生见重病就想转院,现在敢把巴掌大小的早产儿送上手术台。”

依托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潘亚牵头建起“胎儿—新生儿”闭环管理,从孕期发现异常开始介入评估,出生后立刻启动多学科救治,近两年挽救了37例曾被判定“无法存活”的胎儿。

随着科室救治能力和影响力提升,产科医生再未问过“这个早产儿能不能接”的问题,“因为我们就是底气!”潘亚笑着说。

目前,龙华妇幼新生儿科是市级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52名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中,既有儿科学博士潘亚这样的鹏城优才,也有3名主任医师、13名博士和硕士,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梯队。作为深圳中北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科室年住院量稳居全市第四,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克)早产儿及新生儿外科重症病例救治量均列龙华区第一、全市前列,内外科齐全、临床与保健康复结合的特色,让这里成为区域内新生儿重症救治的重要力量。

生死逆转的千里救援

走在街道上,潘亚曾被陌生人叫住:“潘主任,我家宝宝是在您那救活的。”新生儿科团队以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儿家长的广泛赞誉。

2024年7月,江苏孕妇小尹挺着24周孕肚,在丈夫的陪同下专程前来深圳。腹中胎儿被诊断为“肺囊腺瘤”,国内多家知名医院都建议引产。辗转打听中,她得知龙华妇幼的肺囊腺瘤微创手术经验比较丰富,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赶来。

接手这个病例时,团队捏了把汗。胎儿全身水肿,肿瘤占据胸腔90%空间,出生后极可能无法自主呼吸。龙华妇幼胎儿一体化治疗团队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在孕29周,产科团队为小尹主刀剖宫产手术,潘亚带着医护人员提前推来呼吸机和转运暖箱,守在手术室待命。患儿出生时体重仅1.6千克,因肿瘤挤压面部严重水肿,气管插管难度极大。潘亚团队连续7天守在暖箱旁,通过插管通气、脐动静脉置管等手段稳住心肺功能,为手术创造了关键条件。随后,俞钢教授主刀实施高难度“右下肺叶肿瘤切除术”,历时3小时精准切除病变组织。

术后,潘亚团队继续攻坚感染防控、营养支持、呼吸管理等难关。当孩子体重从1.6千克增至3.4千克,成功脱离呼吸机时,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热泪盈眶。数月后,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看到随访数据,专程致电:“你们创造了奇迹!”

▲肺囊腺瘤患儿成功摘掉了呼吸机。

这样的奇迹在潘亚手中并非偶然。一个出生仅3天的新生儿在母婴区突发心跳骤停,血糖骤降至0,被确诊为全国罕见的“先天性肉碱缺乏症”,这种线粒体疾病文献记载死亡率超95%,且易留脑损伤后遗症。潘亚果断调整救治方案,停用脂肪乳,静脉补充肉碱,纠正内环境紊乱。抢救持续近半小时,患儿心跳重新稳定时,她的白大褂已被汗水浸透。当晚,她连夜联系药剂科跨院调来了罕见病专用药。如今,这个患儿定期回院随访,各项评估与正常婴儿无异。

为让家长安心,科室每天给重症患儿拍摄康复片段,配上音乐发给家长。潘亚的手机号印在科室门口,24小时不关机,“家长们遇到紧急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对于早产儿困难家庭,医院也会通过广东省出生缺陷救助项目、广东省医学会长江公益早产儿护曦行动等慈善项目提供帮扶,让困境中的家庭能卸下负担,专注孩子的治疗与康复。

“出院不是结束。”患儿出院时,潘亚团队会进行清单式宣教,材料精确至补铁剂量、疫苗时间等细节。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回来,在诊室里摆上蛋糕和团队一起庆生,“这里给了我的孩子第二次生命。”

“让宝宝安全度过生命最初的旅程”

作为妇幼保健院,龙华妇幼承担公共卫生督导职责,新生儿科则负责全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民营医院产科质量督导。起初,龙华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退片率常年居高不下,“这不是小事,漏筛一个可能耽误孩子一辈子。”潘亚主动推动改革,推行专人专岗制,细化筛查流程,每周复盘退片原因。目前,这项数据的退片率已经归零。

潘亚深知同质化救治关乎生死,“新生儿复苏差一秒,可能就是两条命。”于是她加入辖区民营医院产科督导,带着模拟教具手把手教医生练插管、捏气囊。在覆盖全区6家接产医院的救治交流群里,每当医生提问救治相关问题,潘亚总是第一时间回复,附带标注清晰的诊疗流程图。

在深圳这座“敢于创新”的城市,潘亚将南京顶尖妇产医院先进经验注入龙华土壤:推动新院区建设母乳库,提升全区母乳喂养率;规划开放式亲子病房,让妈妈能陪伴孩子治疗。“我们科3年冲上市级学会副主委,是深圳速度的体现。”潘亚自豪地说。谈及未来,她希望能够融合新生儿、儿内、儿外、儿保构建“大儿科”体系,提升医院综合实力,“让每个宝宝都能安全度过生命最初的旅程。”

▲惠阳县义诊活动。

编辑 林雅婷

(作者:晶报记者 林茵/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