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DJI大疆农业正式发布 T100S、T70S及T55三款农业无人飞机。自去年激光雷达“上机”后,今年大疆农业进一步升级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旗舰机型的点云密度提升153%,对电线等细小障碍物的探测距离提升5倍。伴随上述升级,大疆全新一代农业无人飞机的自动化飞行和作业的能力达到L3级别,即“有条件自动驾驶”,实现了从用户操作到机器自主作业的重大跨越。

农业无人机中的“六边形战士”
作为大疆农业2025年发布的旗舰机型,T100S被定位为“六边形战士”。相比前代产品,它在稳定、效率、智能、安全、多场景、性价比等方面实现提升。
据介绍,T100S最大起飞重量149.9公斤,喷洒系统容量达85升、播撒载重90公斤、吊运载重95公斤。这意味着,喷洒作业中,大田场景下一箱药能多打5亩地,吊运载重的提升每个架次可以多拉一根柱子。此外,搭载DB2122智能飞行电池与创新机载电池散热器,实现“边飞边散热,作业不超温”,可应对高强度连续作业需求。

T100S和T55在果树喷洒场景中作业
记者了解到,安全系统是T100S升级的核心亮点。新机搭载全新256线激光雷达,点云密度提升153%,对电线等细小障碍物的探测距离提升5倍。新一代毫米波雷达分布在机身前、后、下方,收发天线数量增加130%,点云密度达25万点/秒。
“T100S系列搭载激光雷达后,即使在复杂的果园场景中,也能精准识别电线、树木等障碍物,实现智能绕行。这种技术进化不仅减少了‘炸机’风险,更能将作业场景从简单大田扩展至丘陵山地,助力全球农业实现高效覆盖。”大疆农业高级解决方案工程师程老师表示。
此外,大疆对应升级了保险政策:速度在10米/秒以内,自动作业过程中撞击任意障碍物造成的飞机损坏,均由大疆保修;速度在13.8米/秒以内,撞击除电线外的障碍物造成的飞机损坏,同样由大疆承担。

T100S集大载重、全场景作业与全方位安全系统于一身,适用于超大地块、果树植保、农资吊运、蔬菜作业等场景,而同期推出的T70S及T55则面向不同需求的农户。其中,T70S延续旗舰核心性能,以更高性价比满足中型地块种植户、中小果园自用的多样化需求,T55则主打轻量化设计与单人作业便捷性,助力新用户轻松入门。
开启“空中智驾”时代,书写新的丰收故事
其实,去年大疆发布T100机型时,激光雷达就实现了首次“上机”。今年的跨越在于,伴随着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性能的提升,自动化飞行和作业的能力达到L3级别(此级别对应国际通用标准对于自动驾驶L0-L5分级)。这意味着,系统能在特定条件下完全接管作业,用户仅在必要时介入,实现了从用户操作到机器自主作业的重大跨越。
“在北方大田场景,大疆无人机的渗透率已超过90%,但在南方丘陵、山地果园,由于地形复杂、障碍物多,传统无人机易发生撞击事故,导致覆盖率较低。”大疆农业产品工程师表示,这正是大疆农业推动“空中智驾”的核心动力,即通过智能化解决复杂场景的痛点。
上述产品工程师介绍,农业无人机所面对的避障场景是空域中最复杂的。“因为农业无人机飞得矮,正常作业高度是3-5米,这个高度的空域里有树、电线,再往高一点是现在消费无人机会飞的50米、100米,到那个高度就很少有障碍物或者很少有危险情况发生,而运载无人机飞到1000米都有可能。”可以说,农业无人机智能驾驶的水平,代表了整个无人机领域里最复杂场景下的能力。

T100S智能绕行功能演示
另一个智能化的升级在于,大疆农业在配套APP中推出了AI智能问答助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AI应用接入了大模型能力,相当于一位手机里的农业专家,比如发现作物有虫害时,拍照问智能助手,就能获知详细信息及用药措施建议。
科技正在深刻改变农业的产业生态。由农民日报和大疆农业在今年8月发布的《农业无人机行业白皮书(2024/2025)》显示,全球农业无人机保有量已突破50万架,2024年农业无人机在中国的作业亩次超过26亿亩次,涉及作业台数20万台,接近50万人在从事飞防服务工作。按5元/亩的作业单价进行粗略估算,创造了约130亿元的飞防市场规模。
在应用场景上,农业无人机已经从传统的植保作业拓展到种子、饲料的播撒,以及农资和农产品的吊运,甚至在果园授粉、无人机放牧、农情监测等场景发挥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截至今年10月31日,今年大疆农业无人机的出货量已达到20万台。十年前,这个数字是2000台。10年实现了销量百倍的增长。仅仅是吊运这一作业场景,今年大疆就突破了2000万架次,吊运重量突破了350万吨。“如果用火车皮来形容,可以从深圳直接连到上海,大概是这样一个重量。”大疆农业全球市场负责人沈晓君表示。
如果说农业无人机的出现为传统农业带来0到1的变革,那智能化所带来的更加高效、精准将推动变革走向1到N,书写更多“新农人”的丰收故事。
(本文图片来自大疆农业)
编辑 高原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